科普信息網

黑洞讓我們越靠近時間流逝得越慢

北京時間2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黑洞是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

210億歐元超級對撞機計劃公布

北京時間2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于近...

智能微壓力理療硬體康氧艙亮相天津

2月22-2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又將出現一次區域性中至重...

月球將迎來以首艘月球著陸器“創世紀”

據美國太空網22日報道,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使用二手的獵...

全球32座望遠鏡構成陣列 首次證明雙中子星合并事件產生近光速“宇宙噴泉”

據美國太空網、福布斯新聞網22日消息稱,在包括中國3座望遠鏡在內的...

京張高鐵清河站將實現地鐵高鐵同檢

20日,記者從在建的京張高鐵清河站獲悉,建成后的清河站將實現地鐵...

命名木星新衛星的規則變得非常嚴格

據外媒Cnet報道,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周四發出呼吁,要求公眾幫助命名...

已知最小小行星準備迎接人類探視

歐洲空間局(ESA)官網的報道稱,將于2023年派遣無人駕駛航天器赫拉(H...

“洞察”號變身火星天氣報告員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19日報道,NASA的洞察號(InSight)探...

中國等國植樹造林對全球固碳貢獻大

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世界上超過...

復雜光流運動視覺錯覺是咋回事

在注視中間黑點的同時前后移動頭部,可以看到同心圓環在旋轉? 中科...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降塵量上升,太原最“土”

在一些北方城市,一天不清理,桌面、窗臺就有一層灰,減少降塵量是...

新視野號不遠萬里飛躍“天涯海角”是為了啥?

近日,NASA對新視野號發回的最新照片分析后發現,太陽系邊緣柯伊伯...

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不能再“任性”

隨著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的廣泛應用,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范...

火車軌道下面為什么鋪滿碎石 高鐵軌道卻沒有?

火車軌道下面鋪滿碎石,為什么要鋪?高鐵軌道為何沒有?我們都知道如...

銀河系壽命“延長”了6億年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近日報道,科學家此前推測,銀河系將于39億年后與...

科學家發現一種南美蜥蜴進化“可逆”

澳大利亞和智利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南美洲特有的蜥蜴可以在生存環境改...

科普:如何測量火星“體溫”

美國洞察號無人探測器近日成功將溫度測量裝置放置在火星表面,測量...

充足睡眠和心血管健康存在因果關系

據英國《自然》雜志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醫學研究論文,美國科學家描...

南水北調中線累計輸水200億立方米 水質優于Ⅱ類

近日,記者從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了解到,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

無需GPS,機器人也能回家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道,法國研究人員受沙漠螞蟻的啟發,...

排污超標0.01倍,自動監控都會報警

在鄭州市生態環境局自控辦的監控平臺上,科技日報記者看到預警專報...

小規模科研團隊更愿求創新

據英國《自然》雜志近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分析了...

庫布其治沙變化遙感圖成“網紅”

地球比20年前更綠了,中國和印度貢獻了三分之一的增長——美國國家...

為現實世界準備的人造樹葉可以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

植物能將陽光,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能量。在過去的幾年里,科學家試...

“機遇號”火星車死去后會怎么樣?

北京時間2月14日報道,美國宇航局的機遇號火星車已經在火星上死亡。...

NASA希望啟動著陸器的開發 以便盡快重返月球

據外媒The Verge報道,在經過一年多的關于將人類送回月球的討論后...

NASA加速重返月球計劃 希望在今年年底前重返月球

據外媒CNET報道,當地時間周三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運作14年的機遇...

形態各異的冰:地球就曾經是一個“大雪球”

北京時間2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我們可以在世界各地發現各種...

“嫦娥”“玉兔”將開展第二月晝工作

記者31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月30日20時39分,嫦娥四號著陸器接受光...

“科學”號凱旋歸來

1月31日,科學號靠泊青島母港。我國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完...

新發現將生物自主運動推前15億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11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一個國際科研...

SpaceX擬為“星鏈”建100萬個地面站

SpaceX的衛星互聯網項目星鏈藝術效果圖圖片來自網絡人類距離將互聯...

春節狂刷手機、通宵看劇?“低頭族”需警惕干眼癥

今日是春節長假后首個工作日,重慶各大醫院迎來節后就診高峰。一天...

4人探險隊乘坐風箏雪橇爬上富士圓頂

一支由四人組成的探險隊乘坐風箏雪橇,爬上了地球上最冷的地方之一...

NASA發現了超新星爆炸后的宇宙塵埃

當紅巨星死亡并且它們的物質分散到星際云中時,宇宙塵埃就會產生。...

中國科學家控制生物材料形態變化

手指輕輕觸碰,葉子迅速閉合起來——含羞草的特性啟發了科研人員。...

科學家發現了有可能改善數據存儲技術的一種新型磁鐵

來自紐約大學的物理學家團隊發現了一種全新磁鐵,它與已知的任何其...

華為幫助韓國電信加快5G建設

摘要:華為不僅自己建成了多個5G基站,還幫助韓國建成了一千多個5G...

世界最亮同步輻射光源建設有了底氣

世界上最先進的第四代光源——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即將于今年年中在北...

“先驅者11”號有望第三個進入星際空間

太陽的日光層保護地球免受宇宙輻射。其形狀不斷變化,使科學家很難...

祖先基因調控網絡機制決定螞蟻等級

螞蟻是社會性昆蟲,其群體由世代重疊的蟻后、雄蟻和不育工蟻組成的...

西南交大“混改”試驗效應明顯

目前,西南交通大學地環學院教授昝月穩團隊研發的車載探地雷達系統...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在高壓下合成石墨烷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李闊、鄭海燕課題組通過對苯—六氟苯1:1共晶...

中國南極科考隊兩支內陸小分隊順利“會師”

經過8天風雪跋涉,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昆侖隊16名隊員31日抵達泰山...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