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列流言榜首

發布時間:2019-01-11 15:15:35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caobo

1月10日,2018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在北京科學中心揭曉,“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位列十大“科學”流言榜之首。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暗能量首席科學家陳學雷,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醫師余文周等10位專家,現場為公眾撥開迷霧,揭示真相。

此次榜單由北京市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榜單是在騰訊指數數據的基礎上,從2018年發布的74條“科學”流言中,由專家評委根據其傳播廣度和危害性投票選出。

謠言: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

真相: “酸堿體質”本身是一個偽理論。人體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新陳代謝,其中很多反應對酸堿度十分敏感,人體有一套強大、有效的調節系統,使pH值保持基本穩定,只會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波動。也就是說,人食用任何食物都不會改變人體的pH值,就算是喝醋也不會讓人體變得酸性更強。至于“酸性體質生女堿性體質生男”,更是無稽之談。酸堿理論的倡導者利用大眾對健康的渴望和對癌癥等疾病的恐懼,大肆推崇偽科學的概念。 2.謠言:咖啡含致癌物飲用會致癌

流言:咖啡中含有致癌化學物質丙烯酰胺,飲用會致癌。

真相:咖啡中含有的丙烯酰胺被列為2A類致癌物,但2A類致癌物的含義是在動物實驗中具有明確致癌作用,人群研究結果未有定論,只是具有潛在風險性。據《食品與化學毒物學》期刊的文章介紹,當人體每日每千克體重攝入2.6微克至16微克丙烯酰胺時,就會有罹患癌癥的風險。按此計算,一個體重55公斤的人,每日丙烯酰胺耐受量為143微克。一杯160毫升咖啡,平均丙烯酰胺含量為0.45微克,每天至少要喝318杯才可能產生致癌風險。

謠言:疫苗可以不用接種

真相:到目前為止,疫苗是人類對抗傳染性疾病最有力的武器。通過疫苗接種,人類已經消滅了天花,脊髓灰質炎病例減少了99%,白喉等傳染病發病罕見,麻疹、新生兒破傷風等疾病的發病率顯著下降。目前我國之所以能將白喉、百日咳和新生兒破傷風控制在較低水平,靠的就是極高的接種率。接種疫苗是安全的,并且接種所獲得的收益遠大于可能由其帶來的危害,只有足夠多的人接種疫苗,才能夠形成廣泛的、有力的防御。

謠言:洗牙對牙齒有害

真相:洗牙不是為了美白牙齒,而是去掉牙面的細菌、牙結石、色素等。至于牙縫變大、牙齒松動,那說明牙齒本來就有問題,很可能牙齦已經開始萎縮,并不是洗牙導致的,而是牙周病本身所致。如不及時清除牙結石,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謠言:北斗地圖應用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真相:北斗地圖不等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與百度、高德、Google地圖一樣,北斗地圖屬于地圖軟件,主要提供的是基于位置的增值服務,比如把位置顯示出來,規劃路徑、提供擁堵情況等。這里面最核心的是地圖,有很多手段可以進行地圖的繪制,包括遙感衛星、地圖觀測車、無人機觀測、用戶反饋等等。所以,北斗地圖并不意味著一定是使用了“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地圖。

謠言:家用節能燈致癌還有劇毒

真相:國內外權威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顯示,節能燈的紫外線輻射的總能量只占節能燈釋放總能量的6‰,也就是說15瓦節能燈的紫外線功率僅為0.09瓦,而且節能燈里的長波紫外線不會穿透人體的真皮層。一般來說,只要符合我國標準的合格節能燈,都能把紫外線輻射量控制在安全范圍內,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此外,一只節能燈中只有幾毫克汞,而且被封在燈里面,即使燈被打碎了,也要幾百只燈同時碎掉,并且是在一個很小的密閉環境下,全被一個人吸入才有可能對人造成危害,這種事件發生的概率幾乎為零。

謠言:科學家發現人體最大新器官—間質

真相:“間質”的概念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有過相關報道。間質其實是若干結締組織、膠原蛋白和內襯細胞組成的網狀微型液體腔,僅在組織層面,離器官差著一個等級。

謠言:宇宙墻為宇宙劃定了邊界

真相:上世紀80年代,天文學家們在觀測中發現了由許多星系組成的、長條形的大尺度結構,被他們戲稱為星系長城或者星系之墻。這種結構沒有神秘的性質,以往也發現過很多次,算不上特別重大的新發現。最近發現的不同在于比以往發現的類似結構更大、形成更早。同時由于他們誤解了“巨洞”和“墻”這些詞的含義,于是就想象出了一個完全被墻包裹著的神秘宇宙來。

謠言:北極32℃高溫將導致北極熊滅絕

真相:“北極”包括的范圍很大,從北極圈到北極點,南北跨越20多個緯度,出現32℃并不奇怪。氣候變暖使北極熊的冰上狩獵期縮短、狩獵面積減少,的確對其生存造成一定影響,但這不能說明和32攝氏度有具體關系,挪威西北海岸本來也不是北極熊的棲息地。此外,根據加拿大氣候變遷和環境保護機構發表的數據預測來看,北極熊數量在2018年展望為“穩定到上漲”。

謠言:室外能見度低都是重污染惹的禍

真相:能見度高低主要受四個方面因素影響:顆粒物濃度、化學成分、相對濕度、太陽輻射。而我們常說的“空氣質量”只代表顆粒物濃度。夏季“桑拿天”濕度較大,就像洗完澡后的衛生間充滿水汽,對陽光散射作用明顯增強,導致光線投入到人眼中的量減少,所以能見度降低,從視覺上,這和顆粒物濃度高導致的污染天氣很像,所以會容易被誤認為“空氣質量重污染”。

標簽: 酸性體質

上一篇:我國科學家發現菊花基因庫核心種質資源
下一篇:研究一根黃瓜摘獲兩項大獎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