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科學院正式發布了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2018年度成果——地球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這個數據共享大平臺就好比一個數據“淘寶”網,不僅能服務“一帶一路”區域項目建設及遺產保護等,普通公眾也可以搜索海量數據,還能通過APP應用獲取植物、動物等各種科普信息。
“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啟動實施,執行期5年。專項致力于構建包含資源、環境、生物、生態等多個領域的大數據與云服務共享平臺,重點開展數字“一帶一路”、全景美麗中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安全、三維信息海洋和時空三極環境等方面的基礎與應用研究。此次重點發布的是地球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的兩個核心系統——數據共享服務系統、CASEarth Databank系統,以及一個區域系統——數字絲路地球大數據系統。
中科院副院長、地球大數據先導專項領導小組副組長張亞平介紹,地球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是集成多領域海量數據、服務數據驅動的科學發現與決策支持的科學平臺。該平臺以共享方式為全球用戶提供系統、多元、動態、連續并具有全球唯一標識規范化的地球大數據,通過建立數據、計算與服務為一體的數據共享系統,推動形成地球科學數據共享新模式。目前共享數據總量約5PB,其中包括對地觀測數據、生物生態數據、大氣海洋數據等,用戶目前可以在線檢索到40%的數據。
地球大數據專項負責人郭華東院士介紹,這個地球大數據系統在全球4大洲8個國家建設了8個數字絲路國際卓越中心,可以服務整個“一帶一路”區域國家建設,比如部署重大工程項目,企業的投資、項目落地是否有風險,附近是否是潛在的地震區或者水災發生區等等,都可以參考這套系統提供的數據。另外對國家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保護,也形成一套大的標準規范,幫助這些國家一起來做培訓。“最近在突尼斯、柬埔寨等國家,都在做這樣的培訓,等培訓結束讓他們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后,我們后期再做一些指導就可以了。”
這套大數據系統是向全球、向公眾免費開放的,普通公眾也可以使用這套系統。簡單來說,這個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就相當于是一個數據“淘寶”網,大家可以各取所需,找到自己想要的數據及相關信息。根據這套系統,也產生了很多應用的APP軟件。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數據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應用軟件,可以給大家科普很多植物或花蕊的知識,比如大家在爬山的時候遇到不認識的植物,拍張照片上傳,就可以獲取植物的相關信息。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