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以蟲為食研究先行

發布時間:2019-01-21 16:08:57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caobo

隨著烤蟋蟀作為一種富含蛋白質的零食越來越受歡迎,餐館也嘗試在菜單上加入粉蟲。但人們對這個新興的昆蟲食品行業的生態可持續性“極度缺乏了解”。

瑞典研究人員在1月15日發表于《生態與進化趨勢》的一篇觀點文章中,探討了有關昆蟲飼養、安全和環境影響等尚未得到解答的問題。但總體而言,他們對供應商能夠應對這些挑戰持樂觀態度。

“隨著全球對蛋白質需求的增長,昆蟲大規模飼養可能在未來的食品供應中扮演重要角色。”該文章第一作者、瑞典農業科學大學保護生物學家Asa Berggren說,“我們知道,未來人們可能無法再像現在這樣繼續生產糧食和利用土地了。”

Berggren和同事Anna Jansson、Matthew Low指出,由于營養品質和飼料轉化率,將昆蟲作為食物具有環境可持續性的潛力,但在該行業發展之前還有許多基本問題亟須研究。

“否則,我們就有可能把一個環境問題變成另一個。”Berggren說,“盡管這個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但一些公司正變得越來越大,經營得越來越好,風險也會隨之而來。”

在需要研究的幾個領域中,比較緊迫的一個領域涉及不需要的系統產品。例如,人們還不知道大規模飼養昆蟲的全部影響。“逃亡者”可能會對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研究人員將這描述為“氣候災難”。其他問題包括物種和生活史權衡、可持續飼料生產、食品安全和倫理等。

但由于這個行業還很年輕——美國人2017年在食用昆蟲上花費了5500萬美元,要讓昆蟲食品吸引更廣泛受眾還需要時間,研究人員認為,現在仍有時間進行適當的研究,并制定環境政策。

標簽: 以蟲為食

上一篇:保護森林的樹木殺手白蟻可使雨林免受干旱危害
下一篇:野生咖啡面臨滅絕風險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