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與捷克中歐技術學院合作,開發出一種有抗菌效果的包扎用生物分解材料。用這種材料制成的繃帶具有點式效應,且效果持久,無需更換新繃帶。相關論文發表在《材料與設計》雜志上。
燙傷和割傷需要消毒處理,現代治療方法通常采用抗生素,且需定期更換繃帶,并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因為抗生素殺死的不只有危險的細菌,也有益生菌。而在更換繃帶時會破壞剛剛愈合的外皮的完整性,這對病人來說也相當疼痛。新材料能局部作用于發炎病灶,且隨后無需更換。
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無機納米材料實驗室研究人員伊麗莎白·佩爾米亞科夫稱,該研究的基礎是聚乙內酯納米纖維,這是一種生物性能相容的自溶性材料,在纖維中加入具有廣譜抗菌效果的慶大霉素,使用這種材料48小時后,就可以觀察到細菌數量大幅減少。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材料不僅可治療皮膚外皮,在治療骨質疏松癥和骨髓炎等骨頭發炎疾病中也可使用。他們將繼續測試和改善這種材料,以提高材料的治療效果。
標簽: 生物相容性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