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自然》雜志近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分析了逾6500萬份論文、專利和軟件產品,結果顯示:規模較小的科研團隊,更傾向于提出新的想法和概念;而規模較大的科研團隊則傾向于發展現有的想法和概念。
在許多科學和技術領域,大型科研團隊越來越多。科研也越來越變成了一種合作性、團隊性的事業和職業。大量研究表明,科研實驗室的規模在變大,論文作者也在增加。這種聯合的力量,加快了科學和技術取得重大進步的速度,而這在一些沒有相應集體資源和專業知識的情況下,是很難實現的。不過,小型科研團隊和大型科研團隊的科學產出方面是否存在系統性差異,一直以來都不太清楚。
鑒于此,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人員詹姆斯·伊萬斯及其同事,此次通過對超過6500萬份論文、專利和軟件產品進行分析,考察了1954年至2014年間的科研團隊合作情況。
研究人員采用一種指標來衡量論文或產品如何建立在以前的工作基礎上。他們發現,在研究期限內,1—10人的小型科研團隊,更傾向于利用新的想法和概念來顛覆科學和技術。相比之下,那些規模較大的科研團隊傾向于發展現有的想法。
但這種差異并不代表優劣之分。在隨附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認為,在實際中,小型科研團隊和大型科研團隊對于科學和技術的蓬勃發展都至關重要。
總編輯圈點
科學技術在不斷迭代升級,科學研究的方式也在不斷演化。隨著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日益深入,團隊性、合作性已成為科研的顯著特征。尤其是像引力波探測、高能粒子探測等大型科研項目,將世界各地科學家凝聚起來,催生出過去難以想象的大型科研團隊。科研團隊規模由研究項目的特征決定,大型也好,小型也罷,并無孰優孰劣之分,不能以規模大小論英雄。但研究不同類型科研團隊的特征,倒不失為一個新鮮有趣的課題。
標簽: 科研團隊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