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wǎng)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蒙汗藥這個東西?

發(fā)布時間:2019-04-03 15:23:10 來源:知否 責(zé)任編輯:caobo

金庸先生的小說人物中,韋小寶是最受爭議的一位。

他武功低微,花招百出,更難得是:他擅長使用蒙汗藥。

那么問題來了:中國古代的蒙汗藥,到底是什么?蒙汗藥真的存在嗎?

其實,我們對蒙汗藥的認知通常來自于各類小說中。

例如,《水滸》里頭,晁蓋和吳用就是用蒙汗藥麻翻了楊志及其屬下,順利劫走了生辰綱。

知否

而在現(xiàn)代的武俠小說中,蒙汗藥更是頻繁出現(xiàn)。例如,《鹿鼎記》里韋小寶就憑借蒙汗藥放到了張康年等侍衛(wèi),放走了吳立身師徒,還嫁禍給了假太后身邊的太監(jiān)。

此后,他更是憑借蒙汗藥大顯神威,終成一代傳奇……

在梁羽生的小說中,蒙汗藥也屢見不鮮,比如《牧野流星》中,冷冰兒就被段劍青下了蒙汗藥丟到冰湖里。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蒙汗藥這個東西?

清代程穆衡在《水滸傳注略》講到:“蒙汗藥,莨菪花子也,有大毒,食之令人狂亂。”

莨菪,一般是指天仙子,這種一種雙子葉植物綱、管狀花目、茄科、天仙子屬的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知否

天仙子含莨菪堿、東莨菪堿、阿托品、阿樸莨菪堿、托品堿等生物堿。有特殊臭味,新鮮時動物一般不會主動采食,其中毒多是由于混入飼料被動物誤食或春季缺草時大量采食所致。

天仙子全株有毒,誤食可導(dǎo)致吞咽困難、皮膚和黏膜干燥潮紅、心動過速、瞳孔散大,嚴重者可致死。根、葉、種子藥用,有鎮(zhèn)痙鎮(zhèn)痛之效,可作鎮(zhèn)咳藥及麻醉劑。種子油可供制肥皂。

更多的人認為,蒙汗藥可能與曼陀羅花有關(guān)。

知否

這是因為,在中國歷史上,曼陀羅多次作為麻醉藥存在而被記載。

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載:“五溪蠻漢,杜杞誘出之,飲以曼陀羅酒,昏醉,盡殺之。”

此外,《嶺外代答》中稱:廣西陀羅花,刻苦生原野,大葉局花,結(jié)實如茄子,而遍生山刺,乃藥人草也。盜賊采干而末之,以置飲食,使人醉悶,則挈篋而趨。

曼陀羅,是茄科野生直立木質(zhì)一年生草本植物,草本或半灌木狀。與天仙子一樣,曼陀羅含有莨菪堿、阿托品及東莨菪堿等生物堿。

東莨菪堿,是一種莨菪烷生物堿藥物,具有毒蕈堿受體拮抗劑作用,能阻斷M膽堿受體,對呼吸中樞有興奮作用,中樞作用以抑制為主,能抑制腺體分泌,對大腦有鎮(zhèn)靜催眠作用,半衰期為8小時。

知否

與東莨菪堿一樣,阿托品劑量大時,也會抑制中樞神經(jīng),影響人的神志。而且,阿托品還能抑制腺體分泌,讓人出汗減少、唾液減少。

果然是“蒙汗藥”,蒙住人的汗不讓出來,古人誠不我欺。

標(biāo)簽:

上一篇:水果和蔬菜榨汁更有營養(yǎng)嗎?
下一篇:科學(xué)家首次目擊到同一胎蜥蜴既可卵生也可胎生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