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wǎng)

40天的三伏天如何應對?

發(fā)布時間:2019-07-12 15:28:41 來源:知否 責任編輯:caobo

知否

每年進入7月中旬左右,我們總會覺得渾身濕漉漉的,動一動就汗流浹背,這就是所謂的農(nóng)歷“三伏天”。三伏天總是出現(xiàn)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今年的三伏天從7月12日持續(xù)到8月20日,我們即將迎來今夏最難熬的40天。

何為三伏天?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任何節(jié)氣都有屬于它們自己的歷史,三伏天也不例外。三伏天的說法據(jù)說歷史相當久遠,起源于春秋時期的秦國,《史記·秦紀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張守節(jié)曰:“六月三伏之節(jié),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

按照俗語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宜伏不宜動。事實上,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

2019年三伏天共40天,具體如下:初伏7月12日到7月21日(10天)、中伏7月22日到8月10日(20天)、末伏8月11日到8月20日(10天)。

三伏天的形成

知否

三伏天之所以如此悶熱潮濕,主要有三個因素:

首先,從日地關系上看,自春分日開始到夏至,太陽從直射赤道逐漸變?yōu)橹鄙浔被貧w線。入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增多,而散發(fā)的熱量卻會減少,為此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以至于天氣會越來越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也隨之進入最熱狀態(tài)。

其次,夏季雨水增多,空氣濕度加大,水的熱容量比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造成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

最后,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受此影響,高壓內(nèi)部的下沉氣流會促使天氣晴朗少云,這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吸收熱量更多,進而導致天氣也更熱。

容易熱出的病

知否

隨著氣溫持續(xù)升高,擋不住的滾滾熱浪呼嘯而來,很多人因為受不了老天爺?shù)倪@份“熱情”,以至于身體出現(xiàn)病癥。三伏天炎熱,人們的飲食量和睡眠時間都比其他季節(jié)少,人體水分也比其他季節(jié)失去得多,身體抗病能力減弱,因此極易引起疾病。那么,三伏天需要關注哪些健康問題:

1)中暑

在三伏天的持續(xù)高溫作用下,人體失水速度會加快,體溫調(diào)節(jié)功能受到影響,為此易誘發(fā)中暑。

對此,我們要注意身體降溫,不要在室外停留太久,外出最好打傘。在室外工作的人,最好找陰涼的地方躲避紫外線長時間照射。要特別注意補充水分,可以在水中加入少許的鹽。

2)胃腸道疾病

由于空氣潮濕,給各種病毒和細菌的滋生提供了更舒適的溫床,不少人因貪食,或直接從冰箱取出冷飲、水果、飯菜食用,很容易患上胃腸道疾病。

對此,要講究食品衛(wèi)生,食品存放要生熟分開,以免交叉感染。吃剩的食物應及時存儲在冰箱里,但存儲時間不宜過長,食用前應該加熱。盡量避免在路邊的小攤就餐,尤其避免吃生拌的食物。

保持室內(nèi)環(huán)境及食具清潔衛(wèi)生,并經(jīng)常通風,防止食品霉變。注意飲用水的衛(wèi)生,夏季桶裝水的飲用時間不宜超過一周。腹瀉病人要及時去醫(yī)院就診,家人最好不要與其共用餐具以防傳染。

3)心腦血管疾病

三伏酷暑,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對氧氣和養(yǎng)分的需求量增加,而且體內(nèi)水分流失多促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環(huán)受阻,所以容易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

為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我們首先要防止情緒中暑,做到“心靜自然涼”。天氣炎熱,人容易煩躁,就要特別注意“靜心”養(yǎng)生。避免外界不良情緒干擾,導致情緒激動失控、緊張而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

三伏天時不宜大量運動,特別是喜歡晨練的老年人。有研究顯示,70%-80%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于早晨6點到10點之間,這段時間也是晨練高峰,同時噎死心腦血管疾病的多發(fā)時間。

最好不用或少用空調(diào),因為居室內(nèi)外溫差加大會導致許多患病者難以適應,溫差的急劇變化會引起人體血管不斷收縮和舒張,導致血壓變化,引起血液循環(huán)障礙,誘發(fā)心肌梗死或猝死。

有心腦血管疾病基礎的患者,夏日要特別注意飲食清淡,保證水分的充足攝入。

4)皮膚疾病

三伏天的酷熱導致人出汗增多,人體油脂分泌旺盛、毛囊堵塞,為此易感染各種病菌。加上夏季衣衫單薄,暴露在外的部位多,皮膚容易被蟲咬蚊叮,患各種皮膚病的幾率也會大幅增加。

對此,最好常用溫水洗澡,特別是大汗后要保持皮膚清潔,但洗澡時間不宜過長。同時,洗澡不宜用肥皂,因為肥皂屬堿性,會使皮脂流失更嚴重。

多喝水,多吃水果,少吃帶刺激性的食物。注意空調(diào)溫度,保持體內(nèi)透達,防止風寒阻于表皮。三伏天工作、生活不要過度緊張,避免因神經(jīng)緊張而誘發(fā)皮膚病。注意防止蚊蟲叮咬。

三伏天吃啥?

知否

三伏天時跟其他節(jié)氣一樣,也有很多獨特的食俗。其中流傳比較廣的就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初伏吃餃子是傳統(tǒng)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這被稱為苦夏,而餃子在傳統(tǒng)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由于餃子最初稱“餛飩”,為此也有“頭伏混沌二伏面”的說法。

中伏已是暑天最熱之時,此時人們喜歡制作簡單而又順口的面條做主食,所以稱“二伏面”。事實上,吃面條不但能滿足人們的口腹需求,而且有利于通過排汗以祛除人體內(nèi)滯留潮氣和暑氣的作用,這就是中醫(yī)所謂的“以熱制熱”養(yǎng)生法。

風俗習慣之所以能流傳下來,背后自有其道理,“三伏烙餅攤雞蛋”就有科學依據(jù)。三伏在立秋之后,天氣開始轉(zhuǎn)涼,剛剛度過了苦夏的人們需要重新補充營養(yǎng)。而烙餅加上雞蛋,就可以實現(xiàn)飲食多樣化和營養(yǎng)均衡的目的。

標簽:

上一篇:“減肥神藥”真的能減肥嗎?是否存在風險?
下一篇:男人有沒有必要接種HPV疫苗?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