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米從稻殼中分離出來,每年在全球范圍內產生約1億噸稻殼廢料。日本科學家利用回收稻殼創造了首臺硅量子點LED燈,其以一種低成本、環保的方式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最先進的發光二極管。
量子點技術可廣泛應用于電視機、太陽能電池以及先進的癌癥治療等方面。不過,由于典型的量子點通常涉及有毒物質,如鎘、鉛或其他重金屬,在使用納米材料時,環境問題經常被考慮。
日本廣島大學的研究團隊使用碾磨、熱處理和化學蝕刻相結合的方法來處理稻殼二氧化硅:首先,他們碾磨稻殼,并通過燃燒碾磨的稻殼中的有機化合物來提取二氧化硅粉末;其次,他們將生成的二氧化硅粉末在電爐中加熱,通過還原反應獲得硅粉;第三,經過化學蝕刻進一步得到3納米的純化硅粉;最后,對其表面進行化學功能化處理,使其具有較高的化學穩定性和在溶劑中的分散性,用3納米的納米晶顆粒制備了發光在橙紅色范圍內的硅量子點,發光效率超過20%。
標簽: 回收稻殼 硅量子點LED燈 發光二極管 農業廢棄物轉化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