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健康科普】6種常見食物,越吃濕氣越重!每天堅持這么做,排走濕氣、強健脾胃~身體越來越好!

發布時間:2022-04-04 16:04:15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caobo

春天氣候反復多變,尤其是清明節氣前后,大家普遍感覺空氣中的濕度明顯增加。

俗話說“一濕百病生”,由于濕氣是很多常見疾病的根源,所以防濕邪,一定是春夏之際的養生要點。

春季防濕很重要

昏昏欲睡,身體沉重,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

沒錯,您是被濕氣“纏”住啦!

不過,外濕造訪咱攔不住,我們能做的就是減少內濕,這樣才能防止日后受到內外濕氣的“夾擊”,使健康受到更大摧殘。

而內濕的產生和脾胃運化能力下降有關,不想受到濕氣困擾,要少吃生濕的食物。

生濕食物有哪些?

01

含糖多的食物

中醫認為甘入脾,雖然甘味食物能補脾益氣,但同時也會助濕。

不僅是甜點之類的甜食,一些含糖量高的水果,比如橘子、葡萄、菠蘿等,以及山藥、紅薯等含淀粉高的健康食材,也要注意吃法,適量食用。

02

冷飲、生果蔬

中醫講“寒涼傷脾”,傷脾后,脾的運化功能減弱,也容易促進濕氣生成。

所以,雖然天氣轉暖了,但冰啤酒、冷飲等還是要少吃,否則會損傷陽氣,導致脾胃虛寒,從而加重濕氣。

此外,涼拌生吃蔬菜也會生濕。

對于陽氣旺盛、身體強壯的人來說,生吃果蔬并不會受到影響。

但對于本身就有脾胃虛弱問題的人來說,蔬菜最好做熟再吃。

03

煎炸、燒烤食物

煎炸、燒烤食物雖然好吃,但比較油膩、不好消化,吃多了容易加重脾胃的負擔、促進濕熱之邪的生成。

04

辛辣食物

辣椒味辛,有溫散的功效,能在一定程度讓人發汗祛濕,對祛除寒濕之邪很有好處,但這里一定要強調的就是“適量”。

因為,辛辣吃太多了會生內熱,不但無法祛除濕氣,辣椒所致的熱邪還會和濕邪一起“狼狽為奸”,人就容易生病。

尤其是對于本身濕熱就重的人而言,吃辣椒不僅會加重濕氣,還會出現喉嚨痛、口腔潰瘍等。

05

涼茶

多數涼茶性涼,經常喝容易導致脾胃虛寒,從而加重濕氣。

尤其是喝涼茶后如果出現沒胃口、拉肚子等不適時,往往意味著脾胃受損,應馬上停止飲用。

06

過度進補

補藥只是補藥,雖有補虛之效,但使用起來也是有各種條件限制的。

中醫學中,沒有包治各種不同的虛損病證的“萬能補藥”,也沒有能夠讓健康人更健康的補藥。

過度進補或隨意服用補藥,非但不能讓補藥發揮作用,還可能會破壞脾胃功能,反而可能導致內濕加重。

比如很多人都愛吃的阿膠就屬于比較滋膩的一款中藥,對于氣血虛弱的人有很好的恢復作用,但對于本就濕氣較重或脾胃虛弱的人來說,亂吃阿膠就會有生濕之禍。

所以,補藥能不能吃,一定先問問醫生。

4個習慣加重體內濕氣

01

睡不夠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癥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

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02

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

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

03

老坐著

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04

不通風

一些生活細節,也會導致周圍環境和身體里的濕氣加重。比如,喜歡坐在地板上玩耍、長時間處在密閉的房間里等。

建議大家平時要適當開窗透氣,特別是房間內潮氣重時。

祛濕揉兩穴

要想祛濕,除了要改掉壞習慣外,還要注意將水液運化的通道疏通,其次要將脾胃的功能健運起來。

在此給大家推薦兩個穴位,一個負責通調水道,一個負責健脾化濕。

01

通調水道——水分穴

位置:肚臍上方一拇指寬,就是水分穴,主要用于通調水道。

手指四指并攏放于水分穴,用振顫的手法按摩,堅持30~60秒。

此方法可以讓大小腸蠕動分開,恢復它們分清降濁的功能,還能幫助控制血糖。

02

健脾化濕——陰陵泉穴

位置:找到小腿的迎面骨,從下向上推,推到迎面骨拐彎處,就是陰陵泉。

平時,大家可點揉從三陰交到陰陵泉這一段經絡,每天10~20次。

如果摸到有條索筋結的位置,說明有代謝的問題,可以著重用彈撥的方式按揉,每天彈撥50次。

標簽: 健脾化濕 脾胃虛寒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