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農業科普】三大技術實現無人農場

發布時間:2022-04-19 14:43:54 來源:聚英電子2022 責任編輯:caobo

智慧農業作為一廣義且寬泛的概念,是多數人無法理解的。無人農場,作為智慧農業的應用項目之一,具體化代表,是一種農業生產的管理模式,用智能化農業設備和物聯網、大數據算法等技術,代替人工勞作和人腦的經驗決策,將農業生產中人工參與度壓縮到最低,少人甚至是完全無人參與,升級到農業生產的最終模式。這需要多項技術的參與,復合式應用才能實現。

農場

實現無人農場的三大技術

一、生物技術

由于無人農場的作業全過程由農機執行,因此需要先培育出適合機械化、規模化種植的作物品種。舉個例子:番茄,需要果實采摘期植株高度相當、果實大小類似、成熟時色澤相差不大等,簡言之就是一座大棚等一個單位面積,種植番茄的特征擁有類似的特征,適合批量化采摘等作業,便于進行種植模式、農藝管理等。

農業機械

二、智能農機

智能農機的實現需要疊加:傳感器等感知設備監測、無人駕駛技術自動化運行、精準作業執行精細化調控、智能化管理發揮大腦作用,并將這些技術應用在收割機、播種機、撒藥機、水肥機等等作業機械上。

目前,傳感器已經在智慧農業、設施農業等領域中得到應用,通過傳感器在線收集涉及農業生產的各項數據,包括土壤(墑情、養分、松疏度、顆粒度等)、作物生長狀態、作物種植環境、病蟲害、機械狀況、駕駛員身體狀態(比如疲勞度、血糖水平、體溫)、機械行駛路線、速度等信息。

無人駕駛技術的實現涉及導航定位、遙控、油門自動調節、自動操控、自動避障、系統集成控制、監控終端等技術,是實現無人農場的關鍵技術。無人駕駛技術在國內已經進入應用階段,目前應用中以自動導航、輔助駕駛為主。

智慧農業

三、信息技術

主要包括:無線通訊傳輸、物聯網、邏輯控制等技術,是實現農場無人化作業和管理的基礎和底層,相當于無人農場運行的軟件。

無人農場,作為農業生產的組織方式和生產模式,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目前仍在模式探索階段,部分技術與應用已經在市場上得到應用,比如:大田農業智能灌溉、智能溫室大棚、農業氣象環境監測、多場景節水灌溉等項目,在山東壽光、市政綠化等場景中都有應用。智慧農業,已經在向我們招手了。

標簽: 智慧農業 農業生產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