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商圈最炸的新聞莫過于網易考拉與亞馬遜的“聯姻”。
此前,對電商念念不忘的騰訊和對中國水土不服的亞馬遜,據息已于2018年年底簽約。
這是亞馬遜重新“殺入”中國市場的前兆嗎?果不其然,亞馬遜以另外一種方式,再次發力中國。
這次的主角是網易考拉。公開消息顯示,網易考拉將合并亞馬遜中國海外購業務,雙方或采取換股方式。
網易考拉春節前后的一道“小考”還沒有最終的定局,因為“加拿大鵝”事件,一時間讓消費者對網易考拉也產生疑惑。
“加拿大鵝”風波后還沒摘掉山寨帽子的網易考拉抱團市場份額僅為0.6%的亞馬遜中國,真的能杠過阿里巴巴這條大腿嗎?
其實亞馬遜的出身真的不錯。成立于1994年的亞馬遜,作為電商的鼻祖,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個年頭。
在模式上,亞馬遜是直營模式。亞馬遜也有開放平臺,物流除了自建的也有第三方物流。
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相差5年時間,雖然也是電商為主打,但目前其業務領域拓展的更多。去電商化的阿里巴巴現在是一個科技巨頭,而電商只是其中的業務范疇之一。
阿里更講究其平臺的理念,物流是和第三方合作,菜鳥就是為實現物流資源的整合。后來又衍生了互聯網金融螞蟻金服和云計算業務阿里云。
這些業務都是基于阿里電商業務而誕生的,電商為骨,其他為皮。但是,阿里顯然不止于此。
阿里達摩院、湖畔大學等,都是阿里巴巴直接或間接在科技上蓄力、發力。在全球競爭領域,亞馬遜在北美和歐洲占據主導地位,而阿里巴巴則主導著中國和東南亞,并且觸角伸向了歐洲多國,擁有眾多良好的合作伙伴。
去電商化的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一個科技巨頭,他們在全球的合作起于電商,但不止于電商。
在全球市場,阿里巴巴在零售業務上的增速遠遠超過亞馬遜的增速。根據維基百科,自2015年以來,阿里巴巴的在線銷售額和利潤超過了所有美國零售商的在線銷售額之和(包括沃爾瑪、亞馬遜和eBay)。
可以說在全球電子商務領域,阿里巴巴是最有話語權的。
單從電商領域來看,亞馬遜中國和阿里之間可能得差好幾個京東,根本不夠打。
網易考拉或許是亞馬遜電商領域的最后一搏。畢竟游戲起家的網易最擅長的就是本土化運營,將中國業務交給網易,可以使得亞馬遜中國的電商業務回暖,甚至用好亞馬遜的云計算、會員模式、全球商家資源以及物流能力,實現逆襲。
一加一的模式真的就能對抗市場份額為 5 8. 2%的阿里嗎?網易考拉兩次回應消費者關于“加拿大鵝”的鑒真問題讓其口碑直線下滑。
考拉官方微博宣傳自家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與大牌可能只相差一個logo,也引來了山寨的不斷批判。
兩個電商破局者攻打一個電商霸主,要打贏阿里巴巴恐怕不容易。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