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互聯網正野蠻生長 如何斷開支付不當連接引關注

發布時間:2022-01-20 08:47:30 來源:北京商報 責任編輯:caobo

萬億市場將迎巨變。1月19日,一則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讓整個金科圈炸了鍋,意見從平臺支付、數據、營銷等多方面,尤其提出將嚴格規范平臺企業投資入股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著實讓市場機構抖了三抖。

1月19日,北京商報記者就多項監管意見向多家互聯網平臺采訪,但后者大多三緘其口,在業內看來,規范舉措必然會增加平臺企業運行成本,但這也是互聯網擺脫野蠻生長,走向長期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

如何斷開支付不當連接

此次意見由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網信辦、工信部、央行等九部門聯合發布,從完善治理規則、健全制度規范、探索數據和算法安全監管等多方面提出19項要求。

意見強調將加強金融領域監管。首先提到要“強化支付領域監管,斷開支付工具與其他金融產品的不當連接,依法治理支付過程中的排他或‘二選一’行為,對濫用非銀行支付服務相關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加強監管,研究出臺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

從監管多次表述來看,斷開支付不當連接,已成為近兩年互聯網平臺監管重點問題。就在2021年,央行行長易綱就強調,要堅持金融活動全部納入金融監管,同時要求支付回歸本源,斷開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產品的不當連接,推動大型互聯網平臺企業開放封閉場景,充分保障消費者支付選擇權。

另外近期央行發布的《金融產品網絡營銷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也明確提出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為貸款、資產管理產品等金融產品提供營銷服務,不得在支付頁面中將貸款、資產管理產品等金融產品作為支付選項,以默認開通、一鍵開通等方式銷售貸款、資產管理產品等金融產品。

不過,經北京商報記者調查梳理,截至1月19日,目前仍有不少電商、出行、生活消費、旅游類互聯網平臺,結合各自生態和特色場景,提供了包括分期、信用付等不同金融產品。

不得不說,支付已成為大型互聯網平臺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之一,其通過覆蓋大量支付場景,聚合巨大的流量,再通過連接其他金融產品,進而流量變現。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模式也被監管多次提及“存在潛藏重大風險”。

“斷開支付和相關金融產品的不當連接,主要目的還是要間接地的防止資金流在平臺體系內閉環循環,比如信貸業務的資金流不能和支付賬戶形成閉環。防止資金流和信息流交叉嵌套帶來的監管難題和閉環效應。”博通咨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評價道,目前來看,具體如何界定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產品不當連接,還需要明確具體標準,市場上一些平臺的類信用卡產品是否能夠繼續存在于支付選項中,值得持續觀察。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則表示,斷開支付工具與其他金融產品的不當連接一方面是反壟斷的重要內容之一,旨在保護消費者的選擇權,另一方面也旨在督促“支付的歸支付,信貸的歸信貸”,使得平臺的產品更為明晰。

蘇筱芮直言道,從目前各大互聯網平臺動向來看,還存在整改不到位、披露不清晰等問題,后續應當根據監管要求明晰整改路徑,強化對金融消費者的披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強化用戶溝通。

從嚴監管數據使用

除了嚴格監管支付業務,意見對互聯網平臺提及最多最細的要求,則是數據使用。

例如加強金融領域監管內容中提到,要“規范平臺數據使用,從嚴監管征信業務,確保依法持牌合規經營。落實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制度,嚴格審查股東資質,加強穿透式監管,強化全面風險管理和關聯交易管理”。

另在探索數據和算法安全監管中明確,“嚴厲打擊平臺企業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超權限調用個人信息等違法行為。從嚴管控非必要采集數據行為,依法依規打擊黑市數據交易、大數據殺熟等數據濫用行為”。

標簽: 互聯網 支付不當連接 互聯網平臺 監管數據

上一篇:網貸平臺扣款后秒變臉 流水費和解凍費等防不勝防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