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藥品采購價大幅下跌是好事?企業應理性對待試點政策

發布時間:2019-03-05 15:55:26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某一藥品價格突然懸崖式下跌90%,這種情況不是很符合市場規律。”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康恩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季強談到近期部分藥品采購價的斷崖式下跌時,表示其中不排除企業競標時,為了眼前利益,可能有不計成本、不計代價的做法。

此前,4個直轄市及7個省會城市實施集中帶量采購試點(以下簡稱“帶量采購”),以價換量,價低者得,中標企業將獲得70%左右的市場份額。為此,最終披露報價出人意料,與2017年最低采購價相比,同品種藥品價格平均降幅為52%,降幅最高超過90%。

藥品采購價大幅下跌是不是件好事?與百姓用藥的價格將有怎樣的關聯?醫藥界代表給出不同的解讀。

降價90%,出人意料

有些企業能夠降價90%,出乎意料。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醫藥集團董事長耿福能表示,這一現象存在兩種可能:如果降價降的是企業的利潤,確實有90%以上的利潤,說明藥品市場存在價格泡沫、價格虛高,企業此前獲得暴利;但如果為了市場份額,寧愿虧損相當長的時間,則是“傾銷”,這是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

以中標的阿托伐他汀片為例,該藥品此前7元/片,而此次擬中選的采購價才0.94元/片。耿福能說:“醫藥行業到底有多大的利潤,就像‘腳在自己的鞋子里’(業內人知道深淺,但外行并不知曉)。”而這次招標價透明的帶量采購,在一定程度上意外地試出了醫藥行業的水分。

非理性降價,國產創新藥研發“難以為繼”

“我們的伊瑞可是國產吉非替尼片,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在我們的產品沒有上市前,進口吉非替尼在國內的價格是5000元一盒。然而,在帶量采購的競標中,我們沒有入選。”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集團總裁李燕說,“盡管我們報的價格,比我們的定價低了很多,但是進口藥價超出預期地跳水了。”資料顯示,入選的進口藥價格為547元每盒。

“利潤受到沖擊、對保持研發的持續投入特別是對于國內企業剛剛起步的創新藥的研發造成了壓力。”李燕說,正是國產藥成功研發上市,促成了天價進口藥的大幅降價,國內藥企需要通過創新為百姓、為中國自己的醫藥產業作出貢獻。

而當企業的正當利潤受到不當競爭的擠壓時,創新藥研發的持續和堅守,將成為企業需要面對的另一挑戰。

“如果銷售價格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藥企拿什么錢支持它的創新發展,或者支持它從仿制藥向創新藥的轉向?”胡季強感到憂心。

理性對待試點政策,維護產業可持續發展

3月20日,上海、沈陽、大連將開始實施藥品帶量采購試點政策,企業將以中標價格提供相應25類藥品,公眾也將以中標價格買到這些藥品。

“這些藥品中的大部分是醫保藥品,對于有醫保的人感受可能不會太大。”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表示,非醫?;颊叩母惺軕摃浅C黠@。

然而,更長遠的藥品市場走勢或許對百姓的“錢袋子”影響更大。胡季強分析,如果企業為了中標給出的價格不合理導致入不敷出,將出現不可持續的情況,例如供應不上,而未中標企業很可能由于沒有市場,停止生產此類藥品,則會出現由于生產企業單一造成的藥品短缺現象。

事實上,近期藥品市場存在著“降價90%”和“漲價300%”并存的現象。有分析認為,后者是由于原料藥生產企業過分集中。相關信息顯示,我國共有約1500種原料藥,其中50種原料藥只有1家企業取得審批資格可以生產,44種原料藥只有2家企業可以生產, 40種原料藥只有3家企業可以生產。

接受采訪的多位醫藥界代表表示,一個降低藥價、還利于民的好政策,在部分企業非理性的價格比拼中“誤傷”制藥生產企業的創新動力,甚至可能導致因生產企業的單一而引發的后續漲價,最終將以損害民眾的利益為代價。

為此,醫藥界代表建議:企業應理性對待試點政策。同時,對一些非試點地區“盡快聯動實行該政策”的呼聲應審慎對待,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再開展進一步工作。

標簽:

上一篇:阿里宕機驚魂三小時 宕機如何賠償?
下一篇:“5G”成最熱科技話題 你會有何期待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