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期間,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大家只能選擇“家里蹲”。生鮮電商、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等“線上經濟”“宅經濟”則迎來了高光時刻,為在疫情期間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疫情結束之后,這些在特殊時期爆發的經濟形態如何可持續發展?封面新聞聯合成都市新經濟委推出的向陽而生·成都新經濟系列報道,就力圖尋找出答案。
本土生鮮電商如何突圍?
搶占社區化服務新場景
線上生鮮,算是在這次疫情中強勢崛起的行業之一。人們在家隔離,只得把“吃飯問題”交給“送菜上門”。生鮮電商一夜之間就成了“寵兒”。面對剛需,很多生鮮電商平臺訂單量暴增。
四川幸福有菜科技有限公司總裁俞慧介紹,“春節期間幸福有菜新增了近100個簽約小區,加上原本已簽約和運營的,成都就接近300個小區了。如果按每個小區1000戶來算的話,目前的服務覆蓋了成都30萬家庭用戶。”
“疫情發生以后,幸福有菜采取平臺預訂制+集中配+末端無接觸式生鮮自提柜模式,提前一天預約購買,第二天就能在家樓下取到新鮮的蔬菜,這樣盡量在減少與旁人的接觸。尤其是末端無接觸式冷鮮自提柜,幸福有菜將人—人接觸模式轉為了人—物—人接觸模式。”俞慧說到。
疫情總會過去,當人們走出家門,回到菜市場買菜,剛需場景消失,生鮮電商們是不是又得走回燒錢、補貼、搶人的老路子?對于幸福有菜這類本地生鮮企業來說,還要面臨和盒馬、京東生鮮、蘇寧等大平臺的競爭,它們需如何把握此次機會贏來新的發展呢?
在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特聘專家黃寰看來,面對生鮮電商領域日益激烈的競爭,該領域的中小創業者要突圍取得長久發展的關鍵點在于明確自己的社區服務定位,打造自身核心優勢。大平臺企業往往布局更廣,在許多細分的領域難以做到精細化,其本地化程度通常較弱,然而生鮮配送行業關鍵就在于本地化經營。
此外,如何留住因疫情而來的用戶也是各大平臺需要考慮的重點。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分析認為,想讓這些用戶主動留下來,保證商品質量、配送時效和個性化供給很關鍵。疫情期間對于線上平臺的使用已經使得“破圈”用戶對生鮮電商有了一定忠誠度,若能讓用戶從線上買到比線下更好的菜、自己更愛吃的菜,同時還能保證性價比,那用戶留下來的幾率將大大增加,畢竟線上買菜相較于線下更為省時省力。
談及疫情帶來的啟示,俞慧認為,疫情改變了一部分人的生活習慣,進而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而這一改變,從本質上推動了新零售的發展。傳統的供應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在客戶的需求,從而導致資源的浪費。新零售場景下,需要根據客戶的需求,反推供給側改革,如果不能快速調整適應市場,就會被淘汰。“疫情期間,線上訂單的爆發,加速了線上運營的創新發展。工具的使用,平臺的搭建,隔空的人際交互等都在不斷創新中推動新零售的發展,同時也對傳統零售業提出嚴峻的考驗。”
用戶習慣開始養成
遠程醫療將繼續在“疫”后發力
和生鮮電商一樣,遠程醫療也迎來了春天。
疫情暴發之后,互聯網醫療企業第一時間沖上一線。
成都醫聯相關負責人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在抗擊疫情的戰役中,醫聯充分發揮平臺優勢推出線上免費問診,截至3月2日12時,4042名醫生為286244名患者提供了在線問診服務。面對全國慢病患者的斷醫斷藥危機,開展了“慢病守護及用藥福利計劃”以及“全國慢病患者救助通道”,截至3月2日12時,48692名醫生累計服務慢病患者5869828名。
此外,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期間患者們去醫院就診帶來的病毒交叉感染風險,減輕醫院就診壓力,醫聯成都高新海爾森互聯網醫院(簡稱醫聯互聯網醫院)在成都市醫保局的指導下,在成都地區正式開通在線醫保個人賬戶支付通道。
“這次疫情的暴發讓大家對互聯網醫療有了更多的了解,很切實地看到了互聯網醫療對線下傳統醫療的賦能補充作用,能夠借助互聯網技術手段的力量來緩解線下醫療機構的資源緊張。”醫聯創始人兼CEO王仕銳表示,互聯網醫療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我相信疫情過后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去使用互聯網醫療服務。
那么,2020年真的會成為互聯網醫療的拐點之年嗎? IDC發布的2020年醫療健康行業十大預測表示,醫療數字化轉型將從探索期逐步向成熟期過渡,預計未來幾年中,新的數字化醫療健康模式將逐步成型,來提升人類健康水平。
成都新經濟研究院分析認為,對于企業而言,疫情之后,要考慮用戶留存和快速的場景落地,那么企業在這波特殊時期引發的生態爆發結束后,才不至于被淘汰。
對此,王仕銳也在思考,“比如在接下來的醫療改革推進中,互聯網力量如何深度參與?民間醫療資源如何深度配合?產業上下游不同領域之間如何打通?只有想清楚了這些問題,互聯網醫療才有可能更進一步。”
標簽: 華西都市報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