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度優惠吸引不少“羊毛黨”蹲點搶拍,而這背后卻是一條“代拍秒殺”的生意鏈在暗潮涌動。
今年“雙十一”,各大電商平臺繼續推出花樣繁多的優惠活動:預售、領券、滿減……其中,“秒殺”活動雖然時間數量有限,但往往以“前500件商品5折”的
一位經常參與秒殺活動的買家小琳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她這半年用過五、六次代拍軟件,最近雙十一用了三次,兩次搶滿減優惠券,一次是買限時限量發售的裙子,全部秒殺成功。“前兩天有一款JK裙子發售,圈子里好多姐妹在問哪里有代拍。有的是沒時間蹲點,也有的是覺得存貨少,人工搶真的搶不到。”
通過軟件秒殺成功幾率更高,這促使“代拍秒殺”成了某些商家的生意經。
軟件代拍快但有風險
“做了一年多了,(代拍工具)穩定的哈,搶到后付款,這就是自信。”一位在閑魚平臺上從事淘寶代拍的賣家黎明對記者說。
他所使用的軟件代拍需要買家用自己的淘寶賬號掃描二維碼,在他的設備上登錄,他編寫相應的腳本實現機器自動下單,通過這個軟件,下單成功率能達到七成。另一位賣家劉劉則表示成功率可高達95%。
據黎明介紹,
被質疑安全性時,該賣家表示也可以不提供賬號密碼或登錄賣家的設備,賣家先通過自己的賬號幫忙秒殺下單成功,買家再付款改收件地址。對于這種不泄露淘寶賬號密碼的方式,大多數商家也愿意接單。
代拍秒殺讓賣家可以操作他人電商賬號或是獲得收貨地址及電話等個人信息,這是否潛藏信息泄露風險,風險誰來擔責?有賣家表示,并不知道對方的支付密碼,他也不能做什么手腳。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研究員崔麗麗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上表示,代拍需要買家提供賬戶信息登陸密碼,對用戶隱私安全來說是一種威脅。“隱私泄露的擔責從目前情況看應該是消費者責任自負,因為是他自身許可了這種代理行為,所產生的風險應該有自我認知和預期,責任自負。”
不過,軟件代拍又是如何實現比人工秒殺快呢?
在上述的提供代拍服務的賣家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了解到,有專門的“自助搶單工具”在社交媒體、電商平臺上兜售。在微信平臺上,某公眾號介紹了一款可免費下載的“搶購軟件”,該軟件可以自動化完成原本需要手動操作的所有指令,并且適用于多個電商平臺的搶購活動,包括淘寶的“購物車刷新”“搶百億補貼”“淘口令直達”、京東的“搶優惠券”、蘇寧的“購物車刷新”等指令。
在“搶購軟件”工具中,用戶可以輸入開始時間,選擇想要參與的搶購活動,便可以根據自己的設備性能,選擇以每毫秒10-50次的頻率運行搶拍秒殺。
據介紹,這款工具使用網絡時間搶購,出現的延時很小,在測評的各大電商平臺上的網絡延遲可以控制在40-80毫秒左右,從而實現軟件代拍比人工秒殺快的效果。
代拍茅臺、iPhone加價轉手
在淘寶、閑魚、QQ群等電商、社交媒體平臺上輸入“代拍秒殺”等關鍵詞,可以搜索到標價5-50元不等的代拍服務,代拍商品種類豐富,從優惠券、書籍、JK裙到名酒等產品都有。
買家小琳表示,代拍比較普通的裙子、衣服一般價格在15-25元,具體代拍價看庫存數量、搶購難度而定。比如一件庫存為150的裙子,機器代拍費用為20元左右,人工代拍為5-10元。代搶優惠券比較便宜,一般在10元以下。
一位專做京東平臺代拍的賣家向記者透露,他主要代拍的商品是茅臺酒,代拍成功收費標準一瓶400元,每次按兩瓶接單。由于這類商品比較難搶,他建議客戶一邊手動搶購,一邊使用軟件外掛。
在一個代拍群里,群主建議,搶購到的東西可以自用,也可以加價賣給他,例如iPhone 11可以加價300元收,茅臺更是加價600元。
也有人使用代拍軟件搶購低價產品后加價轉手倒賣,賺取中間差價。
一邊是通過正常途徑手動秒殺總是搶不到商品,而另外一邊則是通過軟件代拍經常能秒殺到,甚至通過加價轉手賣賺取差價。
豆瓣、知乎等社交媒體,有不少網友討論:
“淘寶蹲點搶拍永遠搶不過別人的人”
“因為專業刷秒拍的是有軟件的”
“這玩意兒是有外掛軟件的吧……手工的就別操心了”。
對此,崔麗麗向記者分析稱,“秒殺本來是一種基于用戶自然購買行為的優惠活動形式,如果添加算法控制的自動代拍肯定是涉嫌影響活動公平,有買低賣高的黃牛行為性質,對電商市場正常運行形成影響無疑。”
代拍涉嫌違法,曾有人獲刑
除了電商優惠活動之外,常見的搶火車票軟件、車牌代拍等領域其實也一直存在“代拍秒殺”現象。代拍的模式雖然多,但歸根結底主要是通過利用系統漏洞達到目的。一位軟件開發從業者向記者表示:“軟件外掛就是利用系統漏洞提權、獲利。一般是設計某款軟件或系統的外部輔助軟件,可以達到一些正常操作無法做到的效果。”
這些涉嫌擾亂市場秩序的業務已經引起執法機構的注意。
提供自己的電商賬號供專業個人或團隊“代拍秒殺”,除了面臨自身信息泄露的風險,還有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帶來賬戶被盜刷、電信網絡詐騙等問題;
11月2日,廣東網警巡查執法提醒市民:
也曾有相關人員因從事“代拍秒殺”獲刑。2018年5月,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刑事裁定,當事人杜某、朱某通過“聯合搶拍器”非法獲利的行為構成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依法應予處罰。證據證明,自2008年起,杜某、朱某制作用于在“淘寶網”上搶拍商品的名為“聯合搶拍器”的搶拍軟件,并在其經營的安百網上銷售獲利,用戶只需將要搶購的商品鏈接等信息復制到搶拍軟件內,搶拍軟件會在指定的搶購時間點,代替大量用戶同時下單,不需要用戶本人手動操作下單。
對于代拍行為,電商平臺也有明令禁止。
《淘寶平臺服務協議》規定,禁止“存在可能破壞、篡改、刪除、影響淘寶平臺任何系統正常運行或未經授權秘密獲取淘寶平臺及其他用戶的數據、個人資料的病毒、木馬、爬蟲等惡意軟件、程序代碼”。
《拼多多服務協議》同樣規定,禁止用戶使用拼多多平臺外掛或利用拼多多平臺當中的BUG來獲得不正當的利益。
標簽: 代拍秒殺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