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一些電商平臺,由多個未拆封快遞件組成的快遞盲盒受到一些消費者追捧。本該由買家簽收的快遞件為何會成為盲盒被上架?銷售所謂的快遞盲盒是否合法?這引發社會各界關注。(7月26日《工人日報》)
盲盒經濟會給人帶來一種刺激感、新鮮感,你永遠不知道盲盒里面是什么。“快遞盲盒”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一些無主的快遞被拿出來買賣,二是一些非法之徒用一些廉價的物品,甚至是垃圾物品包裝起來冒充無主快遞。無論是何種形式的“快遞盲盒”,都是不妥當的:前者有可能暴露個人隱私,也違反快遞行業的相關規定;后者則涉嫌欺騙。
根據我國《快遞暫行條例》第四條明確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私自開拆、隱匿、毀棄、倒賣他人快件。”第三十四條也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從業人員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
快遞包裹被當作盲盒出售,事關個人信息保護、快遞行業規范,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一則,需要加強監管,對無主快遞的處置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來操作;二則,需完善無主快遞的回收機制,確保個人信息得到更好保護;三則,對于快遞盲盒,不僅要暢通投訴舉報機制,還要嚴肅規范處理,確保個人信息不被泄露,在快遞行業營造健康的環境氛圍。(龍敏飛)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