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分析:貝爾鏈的智能合約是什么?

發布時間:2018-12-25 08:52:01 來源:IT168 責任編輯:caobo

1

智能合約是什么?“智能合約”這個概念最初由計算機科學家、加密大師尼克·薩博在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1994年,他的論文《智能合約》,是智能合約領域的開篇之作。四年后,他設計出一種叫做“比特黃金”(Bit Gold)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機制,被公認為比特幣的直接先驅。在這個機制里,智能合約體現為加密貨幣和E編程語言的一個主要功能。

智能合約是怎么定義的呢?智能合約是一種代碼和數據的集合,寄存于區塊鏈的特定的地址。簡單地說,智能合約像一個在區塊鏈中的自動化代理機制:它有一個賬戶地址,在時間或事件的驅動下,能夠自動執行被預先設定的行動,比如,在兩個節點之間傳遞信息,修改區塊鏈的狀態(賬戶信息等),以及圖靈完備計算(圖靈完備是指可以用圖靈機做到的所有事情,通俗來說就是一般編程語言可以做的所有事情)。

智能合約是怎么定義的呢?智能合約是一種代碼和數據的集合,寄存于區塊鏈的特定的地址。簡單地說,智能合約像一個在區塊鏈中的自動化代理機制:它有一個賬戶地址,在時間或事件的驅動下,能夠自動執行被預先設定的行動,比如,在兩個節點之間傳遞信息,修改區塊鏈的狀態(賬戶信息等),以及圖靈完備計算(圖靈完備是指可以用圖靈機做到的所有事情,通俗來說就是一般編程語言可以做的所有事情)。

智能合約與普通合約相比,其不同點在于:判別條件的評估與執行都由計算機代碼自動完成,不需要建立與第三方的信任關系,來為合同的權威性背書。比如,如果A購買一套沙發,需要支付給B 8000元,要求3個月之內完成交付。智能合約代碼會自動執行判定,判斷A是否支付給B 5000元,以及是不是在三個月內執行交付的。這個智能合約一旦執行,雙方都無法更改。

智能合約是怎么定義的呢?智能合約是一種代碼和數據的集合,寄存于區塊鏈的特定的地址。簡單地說,智能合約像一個在區塊鏈中的自動化代理機制:它有一個賬戶地址,在時間或事件的驅動下,能夠自動執行被預先設定的行動,比如,在兩個節點之間傳遞信息,修改區塊鏈的狀態(賬戶信息等),以及圖靈完備計算(圖靈完備是指可以用圖靈機做到的所有事情,通俗來說就是一般編程語言可以做的所有事情)。

您應該已經看出來了,智能合約的執行不需要依賴任何第三方的信用背書,也不需要合同當事人雙方的信用基礎。只要你愿意簽署合約(即將合約條款編碼成計算機語言),最終合同都會自動執行。它甚至不需要在合約執行出現問題時,尋求律師和法律來糾正,因為它可以及時客觀、不可更改地執行合約約定的各事項。因此智能合約的特點包括:

自動地、無需信任地和公正地執行

無需中間人

2

智能合約與保險

智能合約有許多應用場景:從保險、金融或物流,任何交易發生或者契約應用的場合。因為其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征,這些交易或者契約執行,可以在沒有第三方權威背書機構的情況下自動發生,且不缺失安全性。

以車險理賠為例。當發生微小的事故時,通常情況下我們會選擇“私了”,因為通過保險公司理賠的流程冗長復雜。但是,“私了”雖然能在某種程度上快速解決問題,但是因為責任方的違章情況不會被記錄在案,違章成本依然很低。

運用智能合約之后,情況就會好轉。在保險理賠方面,智能合約可以針對性地解決以上兩個問題:效率和違章記錄。設想,當你和保險公司簽訂合同時,合同內容被編譯譯成代碼語言,編程了一個智能合約,如下圖所示:

智能合約是怎么定義的呢?智能合約是一種代碼和數據的集合,寄存于區塊鏈的特定的地址。簡單地說,智能合約像一個在區塊鏈中的自動化代理機制:它有一個賬戶地址,在時間或事件的驅動下,能夠自動執行被預先設定的行動,比如,在兩個節點之間傳遞信息,修改區塊鏈的狀態(賬戶信息等),以及圖靈完備計算(圖靈完備是指可以用圖靈機做到的所有事情,通俗來說就是一般編程語言可以做的所有事情)。

在實際的智能合約中,條文是非常詳細、具體的,比如還要考慮到車齡、人員受傷情況、責任方是第幾次肇事,等等。上圖所示是經過了簡化處理。

一旦發生一個事故,滿足某個賠付條件,智能合約就會自動執行賠償,比如上圖中的情形1,假如B是責任方,那么智能合約將自動從B的賬戶中劃撥300元,轉移到A的賬戶中,并向交管部門匯報,扣2分。

執行動作一旦完成,就會生成一個記錄以上行為的數據區塊,上傳到網絡上每一個節點,比如你和對方的電腦、不同的保險公司,以及交通監管機構。這份記錄不可篡改,且永久在線。

3

智能合約與貿易

在買賣中,智能合約的運行情況也類似。如果將上面的圖換成國際貿易的情形,就是下圖。

智能合約是怎么定義的呢?智能合約是一種代碼和數據的集合,寄存于區塊鏈的特定的地址。簡單地說,智能合約像一個在區塊鏈中的自動化代理機制:它有一個賬戶地址,在時間或事件的驅動下,能夠自動執行被預先設定的行動,比如,在兩個節點之間傳遞信息,修改區塊鏈的狀態(賬戶信息等),以及圖靈完備計算(圖靈完備是指可以用圖靈機做到的所有事情,通俗來說就是一般編程語言可以做的所有事情)。

假如一個人要和非洲的農戶交易,在今天,需要通過跨境貿易公司或者阿里巴巴等跨境電商。如果運用智能合約技術,就可以省去這樣的中間機構,從而也節省了中間費用。還有眾多的倉儲、清關、檢驗檢疫、物流等流程,如果智能合約也應用在這些場景,那么可以節省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將是極其可觀的。

當然了,這兒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觸發條件造假。比如A發貨、B收貨,如果一定要人為參與,就變得不“智能”了,因為A可以在沒有發貨的情況下,向智能合約輸入”已經發貨“的指令;或者B在已經收貨的情況下,忘記向智能合約發送“收貨”的指令。這筆交易產生問題的幾率還是很高。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智能合約和其他技術的結合,特別是區塊鏈+物聯網。

智能合約是怎么定義的呢?智能合約是一種代碼和數據的集合,寄存于區塊鏈的特定的地址。簡單地說,智能合約像一個在區塊鏈中的自動化代理機制:它有一個賬戶地址,在時間或事件的驅動下,能夠自動執行被預先設定的行動,比如,在兩個節點之間傳遞信息,修改區塊鏈的狀態(賬戶信息等),以及圖靈完備計算(圖靈完備是指可以用圖靈機做到的所有事情,通俗來說就是一般編程語言可以做的所有事情)。

如上圖所示,當A的“100kg品優大紅袍”離開他的倉庫時,通過RFID(無限射頻識別,一種廣泛用于物聯網的技術)掃描“100kg品優大紅袍”的全球唯一識別碼,在系統上記錄一條類似于“2018年8月2日16:43,從倉庫A發出100kg一級大紅袍,由V送達B”的信息,然后將這條記錄生成一個新的數據區塊,上傳到A與B都在的區塊鏈。接著,該記錄在全網廣播,被每個節點記錄:代理商、食品監督機構、海關、檢驗檢疫機構、物流公司、工商稅務機關、其他茶葉生產商等等。

當“100kg品優大紅袍”進入倉庫B時,同樣的,通過RFID掃描這批貨物的ID,在系統上記錄“2018年8月5日20:23,由倉庫B接收100kg一級大紅袍,由V從A送達”,也會上傳到區塊鏈。

通過以上技術方式,一旦“貨物X離開倉庫A”“貨物X抵達倉庫B”這樣的信息所在的兩個數據區塊,其哈希值相互匹配,那么就滿足智能合約的執行條件,合約就會自動執行“從B的賬戶中轉移XX萬元給A”的指令。

4

上面兩個例子僅僅是智能合約在未來的商業應用中的兩個領域,其實有更多的領域可以用到智能合約。智能合約“去中心化”的過程,就是個人價值擴大的過程。我們堅信,一個“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時代里,價值互聯網上的價值流通必將更加純粹與高效,從而迎來一個商業文明新紀元。

標簽: 智能合約

上一篇:交通運輸部:正督促ofo暢通退押渠道 加快線上退押進度
下一篇:Testin云測提供國內首家基于智能優化引擎的A/B測試產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