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出現,變革了諸多傳統交易方式,比如購物。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固有的消費方式和理念。同時,借助互聯網發展之初的助推,電商平臺的獲客速度以及用戶數也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只不過,近兩年,線上流量紅利逐漸消退,獲客成本也在不斷提高。
為了進一步豐富場景,以及拓展渠道,“新零售”出現了,雖然還有著無界零售以及智慧零售等不同的叫法,但本質上都是線上線下的融合。而在這之中,阿里巴巴和蘇寧在線下擴張的速度可以說是領跑整個行業,兩者之間的相互競爭,也讓線下市場硝煙味越來越濃重。
(圖片來自天貓官網)
其中,阿里除了盒馬之外,還在線下開設有天貓小店,銷售進口商品、淘品牌商品等。不久后,蘇寧這邊也開始大舉開設蘇寧小店,目前在全國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4000家。有意思的是,蘇寧為了加碼新零售業務,還清空了手里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資料顯示,2015年,蘇寧花費140億買進阿里巴巴的股份,而后三年的時間里,分三次將其出售,除去成本之外,還凈賺了141億元。反觀,阿里手中持有的蘇寧股票,目前還處于虧本的狀態。
除了自建鋪路之外,收購也成為二者新零售線下賽道競爭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阿里頻頻出手收購線下百貨商業后,蘇寧這一次也出手,上來就收購37家萬達百貨。
蘇寧的“小交易”
蘇寧作為國內最早一批的零售企業,經歷了互聯網時代的線上轉型,也經歷過現在的新零售變革。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蘇寧雖然在不斷提升自己的互聯網業務,但是給人的感覺仍舊是傳統企業,無論是做事風格上還是企業內部管理上。不過,不同于阿里和京東的高調,蘇寧往往有時候會給人驚喜,比如這次收購萬達百貨。
印象中,蘇寧和萬達有交集,還是在2017年的年底,在蘇寧的一次戰略發布會上,全球300家地產企業現身,其中就包括萬達。2月12日,在蘇寧易購新春團拜會上,董事長張近東正式對外宣布,蘇寧易購收購萬達百貨有限公司下屬全部37家百貨門店。春節假期剛過,這個消息可以說是“震驚”了整個行業,很多人都沒想到,一個會買一個會賣。
值得注意的是,該消息一出,蘇寧的股價也隨之上漲。截至12日當日收盤,蘇寧股價上漲3.09%,報收于11.34元。有意思的是,這里還有一個小插曲。按理說,蘇寧收購萬達百貨不是一件小事,應該發公告披露,因此,違規信披的質疑也隨之四起。不過,蘇寧方面隨后澄清稱,本次交易對價等指標均未達到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應披露的標準,并未違規。按照深交所披露規定,交易涉及的資產總額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總資產的10%以上需要及時披露。
根據蘇寧2017年財報數據顯示,蘇寧易購2017年歸屬凈利潤42.13億元,營業收入1879.28億元,凈資產為789.58億元,照此計算,蘇寧收購萬達百貨的交易額未達到78.96億元。而相關人士也透露稱,此次交易涉及的金額不會超過80億元。換句話說,對于蘇寧來說,這只是一場小交易。
而在萬達這邊,將百貨業務“甩掉”比較好理解。為了集團整體的發展,萬達在近兩年不斷在瘦身,以為了更聚集核心業務。對于百貨業務來說,即便是目前還在盈利,并且處于上升勢頭,但也已經淡出萬達集團的核心。
另一方面,對于蘇寧來說,萬達“拖后腿”的百貨業務可以成為自己新零售擴張路上的重要補給。其中,萬達的線下門店資源、會員等都是蘇寧所需要的。資料顯示,此次蘇寧收購的37家萬達百貨基本都處于一二線城市,地理位置相對優越,人流量也較大,有著超過400萬人的會員數量。
此外,不同于大悅城、萬達廣場等,蘇寧在近兩年也一直在布局自己的百貨業務,在江蘇徐州以及鎮江等地都建有大型的蘇寧廣場,有的更是當地的標志性建筑。而此次收購萬達百貨后,也將會進一步提升蘇寧在線下百貨業務的鋪設。只是,萬達百貨會不會更名,目前還不得知。
阿里與麥德龍再傳“緋聞”
過去的2018年,阿里一直在加碼自己的新零售戰隊,收購餓了么更是拓展和穩固了場景服務。同時,組織架構的調整,也讓阿里未來的發展路線進一步清晰。日前,有媒體爆料稱,阿里巴巴集團正在與德國麥德龍公司(Metro)展開談判,有意收購這家德國批發商旗下中國業務的一部分股權。
資料顯示,麥德龍超市是一家零售批發超市集團,在麥德龍和萬客隆(僅限歐洲)品牌旗下擁有多家麥德龍現購自運商場。需要注意的是,在去年下半年,騰訊、復星都被傳出與麥德龍有過接觸,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和上文中的萬達百貨一樣,麥德龍舍棄中國業務也是迫于全球業績的壓力。不同于家樂福和沃爾瑪等巨頭,麥德龍在進入中國市場后,并沒能有進一步的發展,沒能達到預期,試水便利店以及社區賣場等,都沒能掀起任何波瀾。
目前,雙方對于市場的傳聞都表示不予置評。不過,有意思的是,阿里與麥德龍此前就有過多次合作。2015年,麥德龍就入駐了天貓國際,并且雙方還在商品供應鏈和大數據方面進行過合作。
對于阿里來說,如果真能拿下麥德龍在中國的業務,無疑將會進一步完善其新零售版圖,尤其是在線下的鋪設上。而作為中國互聯網的巨頭之一,阿里在線下瘋狂的擴張早就已經開始。據不完全統計,阿里在線下零售領域的投資至少有700億元,包括銀泰、大潤發以及高鑫零售等。
2016年7月份,銀泰商業發布公告稱,阿里巴巴持有銀泰商業的32%股權,成為單一最大股東。2017年1月,阿里啟動對銀泰商業的私有化,交易完成后,阿里持股比例將會增至74%;
2016年11月份,杭州阿里巴巴澤泰擬通過協議受讓、認購定向增發股票及可交換債等方式,以21.5億元人民幣收購三江購物32%股份;
2017年5月26日,百聯集團發布公告稱,阿里巴巴集團收購聯華超市2.01億股內資股,成聯華超市第二大股東;
2017年9月26日,新華都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新華都集團與阿里巴巴(成都)軟件技術公司、杭州瀚云新領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阿里成都、杭州瀚云將分別持有新華都3422.8萬股股份,轉讓總價為5.48億元;
2017年11月20日,阿里巴巴與歐尚零售以及潤泰集團宣布達成新零售戰略合作。其中,阿里投入約224億港元,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在阿里看來,麥德龍在中國的倉儲、供應鏈以及線下門店等,是其最重要的資產,不僅可以節省自己線下鋪路的時間,更是能提升全產業鏈的能力。只是,現在的交易仍處于不確定當中。
越來越“重”的新零售
無論是阿里還是蘇寧,在保持原有線上業務穩定發展的同時,重推線下已經成為這幾年毫不動搖的戰略。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對于企業來說,除了要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之外,速度也十分重要。為此,收購便成為最常規的手段,花錢買品牌、買市場、買用戶。
從新零售的概念被提出,到現在如火如荼的發展,會發現阿里蘇寧這些企業正在變得越來越“重”,除了收購吃下其它公司之外,自己還在嘗試著線下業務的建設和推廣。其中,盒馬更是被認為最具代表性的新零售產物。根據盒馬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盒馬已服務超過1000萬消費者。其中,盒馬1.5年以上門店單店日均銷售額超過80萬元,單店坪效超過5萬元,線上銷售占比超過60%。2018年11月30日,盒馬門店數量達到100家。
而蘇寧在線下也是瘋狂開店,蘇寧方面相關人員此前曾告訴TechWeb,目前蘇寧小店在全國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4000家。2019年,北京蘇寧小店計劃再開500家,存量目標1000家。但是,驚人的開店速度之外,卻是巨額的虧損。根據去年10月份蘇寧發布的公告顯示,虧損中的蘇寧小店將從上市公司剝離,以減輕公司的業績壓力。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7月31日,蘇寧小店凈資產為-3.1億元,2018年前7個月凈虧損達2.96億元。
反觀,盒馬這邊,雖然線下影響力已經達到,但是沒有線下“經驗”的阿里在面對虧損之外,還要面對各種安全以及品控問題。此前,網上就曾曝光過“綁蟹腿事件”、“招聘門”以及“標簽門”等。
可以預見的是,在線上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的今天,阿里、京東以及蘇寧等傳統電商巨頭在線下的大舉擴張還將繼續。但是,擴張的背后,如何吸納收購的業務,統籌好線下店面的管理,以及合理控制前期的虧損等,都將成為新零售轉型過程中的難題。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