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世界頂級量子科學家施堯耘加入阿里云

發布時間:2019-05-10 16:37:21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caobo

1.jpg

? 阿里云公布的一張照片,左為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右為施堯耘。

阿里巴巴在技術人才儲備方面可謂不遺余力。9月11日下午,記者從阿里云方面確認,世界知名量子計算科學家、密西根大學終身教授施堯耘入職阿里巴巴,將擔任阿里云量子技術首席科學家,成為阿里巴巴集團量子信息技術的學科帶頭人。

這是繼今年6月,原亞馬遜資深主任科學家任小楓出任iDST首席科學家和副院長后,阿里挖來的又一枚重量級人才。有趣的是,施堯耘選擇阿里的原因和任小楓有些相通之處:看重技術的落地應用。此前,施堯耘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加盟阿里巴巴的原因很簡單,這家公司要做的也正是我要做的:讓量子計算落地。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為客戶提供計算和人工智能服務,不僅支撐量子技術的研究,也是未來量子應用的輸出渠道。

施堯耘是世界頂級量子科學家,師從計算機科學最高獎“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進行量子計算相關研究,后赴密西根大學任教。在理論量子信息科學領域,施教授涉獵頗廣,研究主題包括:量子算法和復雜性,量子通信復雜性,量子系統和量子計算的經典模擬,量子信息學和量子密碼學。2004年,施堯耘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頒發的“職業成就獎”(Career Award)。他的多個研究項目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的資助。此外,施堯耘教授在美國持有與量子科學相關的多項專利。

云計算本質是計算能力。施堯耘認為,只要認同量子力學是準確的物理規律,量子計算可能就是終極計算。此前二十年,他一直在做量子信息科學的理論研究,在很多人的推薦下,他意識到,下一階段如果能為量子計算的落地做貢獻,會對自己的選擇更滿意。

施堯耘稱,導師姚期智院士對自己最大的影響就是“懷大志,做大事”,自己從事量子計算研究二十多年,希望未來能將理論同工業實踐相結合。“我愿探索自然賦予人類的終極計算能力。如今,我看到了夢想實現的希望。”

2.jpg

這也是阿里巴巴NASA計劃的一部分。今年3月,阿里巴巴公布了面向未來的NASA計劃——建立“研發導彈”的機制,面向未來20年組建強大的獨立研發部門,為服務20億人的新經濟體儲備核心科技。其中,量子技術是NASA計劃要重點突破的領域之一。

量子通信被業界公認是對未來世界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的革命性技術,中美等大國均投入巨大資源參與到這場未來之戰。早在兩年前,阿里巴巴已經開始布局相關研究。2015年7月,中國科學院與阿里云在上海宣布,共同成立“中國科學院-阿里巴巴量子計算實驗室”,這是中國科技公司首次參與到量子計算研究。今年5月,中科院團隊研發了世界上第一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

此外,阿里云也是全世界第一家可以提供專有云上量子加密信息傳送服務的云計算公司,網商銀行使用了這一服務。

在量子計算領域里,不少企業公布了自己的量子計算機開發計劃,包括谷歌、IBM、微軟、英特爾等。相比傳統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的最大區別在于:傳統計算機只能按照時間順序一個個地解決問題,而量子計算機卻可以同時解決多個問題。傳統計算機使用的運算規則是二進制,用0和1記錄信息狀態。但量子計算機由量子狀態來描述信息,根據量子的特性它可以同時表示多種狀態,并同時進行疊加運算,因而擁有更快速的運算方式。

就在上周(9月6日),依托浙江大學、阿里巴巴集團所共同創建的新型研發機構——之江實驗室落戶杭州未來科技城的中國(杭州)人工智能小鎮。目前,之江實驗室設有一個主任和兩個副主任,分別由朱世強、浙江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袁繼新和阿里巴巴集團阿里云量子技術首席科學家施堯耘擔任。

“之江實驗室至少對我來講十分振聾發聵,因為里頭有著歷史性的創新。這個創新不在于它的目標,也不是政府要出多少研究經費。創新是在體制上:它的“兩核”,即浙大和阿里巴巴集團,之一是個民營企業。實驗室是朝著升級為國家實驗室進軍的。什么叫體制創新,聚焦目標而又敢擔當的。”施堯耘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阿里巴巴已經在18年的實戰中證明自己強大的創新能力。實驗室則將聚焦把事情做好,落實創新推動的發展戰略,阿里巴巴將主要負責優勢領域的研發和相關科研成果轉化與產業承接。

標簽: 施堯耘 阿里云

上一篇: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態度更積極
下一篇:5G時代 隱私保護的價值理念:“科技向善,數據有度”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