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阿爾茨海默癥開始侵占一個人的大腦時,很多事情都會變得七零八落。可怕的是,過去17年,阿爾茨海默癥(AD)治療領域在全世界都無新藥上市。昨晚,無數患者終于等來了翹首期盼的好消息——經歷22年的研發,由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綠谷制藥有限公司研發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癥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代號:GV-971)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類似“九期一”這樣的海洋藥物有哪些優勢?發展前景如何?新民晚報記者連夜請上海海洋大學教授、海洋藥物資深研究專家吳文惠予以解讀。
圖說:甘露特納膠囊 來源/中科院上海藥物所
活性更強更安全
人類主要生活在陸地上,所研發的藥物主要來源于陸地,但使用多了,就會產生耐藥性。因此,人們將目光轉向了占地球表面積71%的海洋。生存于海洋特殊環境并且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為創新藥物研究提供了豐富而獨特的基因資源與化合物資源。
“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礦物中的有效成分為基礎開發的藥物就是海洋藥物。”吳文惠告訴記者,“僅僅是海洋動物和植物的種類就可能是陸地所有生物的兩倍以上,發現和陸地生物代謝產物完全不同的創新藥物先導化合物毫無懸念。”
人們在研究中發現,海洋化合物的活性相比陸地化合物要強上不少,例如現代海洋藥物“ET-743”針對治療軟組織肉瘤就有良好的藥效。也讓人們對于海洋化合物治療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寄托了無限希望。
相比陸地化合物,海洋化合物獨特新穎的結構也造就了它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小的副作用。“這些結構是我們在陸地上沒有見過的,人類沒有服用結構類似藥物的經歷,也就不會有耐藥性。”
據悉,例如海藻,所包含的生物多糖干重達到10%-40%,其不一樣的結構也會帶來不一樣的功效。“有抗凝藥效的,就能用來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海藻中的多糖也被發現對對神經細胞產生激活和修復作用,它還可以通過免疫作用來抗腫瘤。”吳文惠表示,“海藻里還有一類比較有特點的化合物——特殊氨基酸,有可能通過獨特而有效的作用機制對腫瘤和神經性疾病發揮功效。”
向海洋“要藥”歷史悠久
事實上,海洋很早就成為人們治療疾病的“寶庫”。公元前500年的文獻就已經記載了用鮑魚治療貧血,這也是海洋藥物的雛形。“鮑魚里有活性肽,刺激胃產生內因子,會促進紅細胞的生成。”吳文惠介紹。歷史上的唐朝至清朝時期,陸續發展了海藻等海洋生物來治病,也積累了百余種海洋生物入藥的經驗。
建國后至上世紀末,我國在沿海省份中建立了約40家與海洋生物相關的藥廠,但年產值總共不超過40億。“最典型的海洋藥物藻酸雙酯鈉(PSS),一直是我們國家和全球的抗凝藥物。”吳文惠表示,“這段時間里,大眾比較熟悉的還有魚油。”1984年,美國召開了全球化學學術會議,提出了“向海洋要藥”的口號。上世紀90年代起,我國沿海高校、科研院所跟進國際科學前沿,陸續開展了海洋天然產物的研究,現在已經成為國際海洋藥物研發的重要力量。
圖說: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為創新藥物研究提供了豐富而獨特的基因資源與化合物資源 來源/東方IC
21世紀,更多科學家開始追逐“海洋世紀”的藍色夢想。他們對海洋藥物先導化合物的發現、成藥性研究、臨床前和臨床研究開展攻關。“當然,比較突出的成果就是GV-971,它也標志著我國海洋藥物進入世界前沿領域。”
然而,向海洋“要藥”并不簡單。“無論是海藻、海洋動物還是海洋微生物,一開始發現的時候活性化合物含量都相當低。”吳文惠介紹,“經常遇到的情況是,100克干燥海藻里最多只能提取10毫克化合物。”帶來的影響是,藥效毒理實驗的開展困難重重。此外,海洋化合物在合成和結構修飾上也面臨多種挑戰,有些海洋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毒性也比較強。
“海洋天然產物的獲取也需要深海設備的支撐。從海洋采集到的生物資源,還要科研人員在陸地上充分模擬海洋環境,開展后續研究。”吳文惠表示。
各國發力攻關海洋藥物
據介紹,世界各國尤其是美國、俄羅斯、日本及歐盟等國家紛紛制定了相應計劃,斥巨資開發海洋生物資源,海洋藥物已經成為國際醫藥領域新的競爭點。“1996年,海洋藥物開發納入了我國863發展計劃,表明國家對海洋藥物研發開始納入國家戰略。經過20年的培育,已經形成了規模化的海洋藥物國家研發體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吳文惠告訴記者。
半個多世紀以來,全球共有13個海洋創新藥物被批準上市。進入新千年后,海洋藥物的開發和上市速度明顯加快,先后有8個海洋藥物被美國FDA和歐盟EMEA批準上市。
記者了解到,我國科研人員也在海洋藥物開發上持續耕耘。中國海洋大學管華詩院士團隊治療結腸癌的BG136是從南極冰藻中提取天然產物研發而成,擬于今年年底申報臨床批文。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楊獻文團隊和制藥公司合作,針對肝癌、宮頸癌等5種癌癥,從深海微生物中發現抗腫瘤先導化合物。吳文惠教授團隊也從700多株海洋微生物中篩選發現了作用機制獨特且針對心腦血管疾病成藥性優良的溶栓先導化合物。
吳文惠也指出,目前我國海洋藥物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國家和省市科研部門設立科技專項促進海洋藥物發展的基礎上,也應該建立制藥企業主動參與的有效措施,加快推動產學研合作,推動海洋藥物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藥,為維護大眾健康做出貢獻。
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標簽: 阿爾茨海默癥新藥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