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中華文明基因物證遴選工程啟動 推動文物藝術品市場有序健康發展

發布時間:2021-09-07 13:35:49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中華文明基因物證遴選工程”9月4日在京啟動。基于云博通鏈的新一代自主可控“區塊鏈+光納隱碼技術”的文物藝術品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治理體系同時發布。

中華文明基因物證遴選工程(以下簡稱“文基工程”),是以全新世以來中華文明自身發展及中外文明交流為研究對象,運用系統演化、文化地層、科學鑒定和實物證據等科學方法,從科學發掘的實物標本和科學確證的傳世藏品中,逐級遴選出標準物證,完整而系統地展示中華文明自身發展基本脈絡,以及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節點和重要事件。

據活動承辦方、博鰲博物館國際文化博覽會秘書長馮廣平介紹說,文基工程遴選的標準物證是指貫穿古今的基因型文明要素,其結構和功能自起源至今保持穩定,且沒有傳承斷層,總計有15類。標準物證遴選分為初選、復選、終選,本底候選對象為1億多件/套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和傳世藏品。初選標準物證數量為150000件/套;復選數量為15000件/套;終選按照“百年一器”的原則遴選,即每100年時限選1件標準物證,15類標準物證總數為1500件/套。

云博通鏈平臺當天也正式啟動。“云博通鏈”是基于新一代自主可控“區塊鏈+光納隱碼技術”的文物藝術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治理平臺。其文物標識層采用新一代光納隱碼區塊鏈溯源技術。光納隱碼無損傷噴印在器物表面,形成藏品全球唯一身份證,實現器物身份標記和鑒真唯一性并自動同步到治理層聯盟鏈。云博通鏈核心設計專家、蟻米控股董事長張錦喜介紹說,“目前,重慶、江蘇宜興、廣東茂名首批3個遴選中心已經構建節點并頒證授權投入使用。目前我們正聯合來自全國的200個博物館節點,加緊開發鏈上聯盟管理系統。”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發布的《關于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指出:“支持建設海南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推動降低藝術品和可交易文物交易成本”。

馮廣平介紹說,搭建云博通鏈平臺,就是希望通過科技創新建立藏品和標本的全息檔案,推動文物藝術品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科技日報記者 劉莉)

標簽: 中華文明基因物證遴選 文物藝術品 市場 交易文物

上一篇:2021世界5G大會破解全球科技發展困境 推進全球創新網絡建設
下一篇:馬斯克在SpaceX到底負責什么?致力于改進獵鷹9號和龍飛船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