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中國水稻研究所建所40周年 推進科技創新和產學研用結合

發布時間:2021-09-29 10:33:52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稻田碳減排交易技術、雜交稻合作育種與開發、智能化育秧工廠建設……9月28日,中國水稻研究所舉辦建所40周年系列活動,現場與12家農業科技企業進行成果轉化合作簽約,簽約總額達3000萬元。

“努力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推動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推廣,40年來,我們‘稻路’依舊,逐夢前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胡培松如是說。

1981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水稻研究所在浙江杭州設立,著重解決稻作生產中的重大科技問題。40年來,該研究所先后選育出了汕優10號、協優9308、國稻1號、中嘉早17、中早39等一批優質高產超級稻品種,研發推廣“水稻缽苗機插與擺栽技術”“水稻疊盤出苗育秧技術”等高產高效稻作技術。

迄今為止,中國水稻研究所已獲得省部級以上成果141 項次,其中國家級成果 25 項。研究所育成品種通過國家和省級審定 407 個,數十項技術入選農業農村部、浙江省農業主推技術,成果年應用面積在 1.5 億畝以上,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就加快推進所地融合、協同創新,中國水稻研究所積極作為。上世紀80年代以來,該研究所先后組織協調了浙江省“8812”“9410”“0406”等水稻新品種選育重大專項實施,推動浙江省水稻產業取得跨越式發展,使畝產水平從上世紀80年代的360公斤左右提高到目前的接近500公斤。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表示,當前,對標世界農業強國,我國在邁向世界農業科技強國的道路上,正處于“爬坡過坎、奮力沖刺”的關鍵階段。盡管水稻科技在國際上總體保持競爭優勢,但原創性成果仍亟待加強。中國水稻研究所要在堅持創新核心地位和科技自立自強,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與歷史悠久的兄弟研究所相比,水稻所還年輕,擁有巨大潛能。” 胡培松表示,研究所將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努力解決農業“卡脖子”技術難題,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學研用結合,實施好成果轉化行動,爭當服務浙江、服務全國稻作產業發展的“排頭兵”。(洪恒飛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

標簽: 中國水稻研究 所建40周年 科技創新 產學研用

上一篇:全國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引關注 推動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
下一篇:世界互聯網大會 安全可靠的數據協作模式受關注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