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社、世界5G大會、未來移動通信論壇奉上的我國首個通信領域科普節目《通個信》第二期,高通中國區研發負責人徐晧博士為我們梳理了移動通信技術從1G到5G的演變過程,并指出,技術成熟與應用爆發相輔相成。
以每十年左右一個代際向前演進的移動通信技術,改變了人們溝通的方式,也推動了社會生活乃至生產方式的改變。
如徐晧博士所言,1G模擬通信技術時代,昂貴的“大哥大” 雖然覆蓋有限、速率很慢,但人與人之間的通訊自此擺脫了固定電話線的束縛。2G時代,模擬通信技術讓位于數字通信技術,手機的信號覆蓋更廣、通話質量更好、通信價格更低。
徐晧博士強調,這兩代技術均以語音通訊為特色。從3G時代開始,一切變得不同,真正的通信技術開始走向成熟,數據傳輸成為關鍵詞,智能手機的出現和迅速普及讓3G技術落地結果。
也是從此時開始,兩件事值得銘記。
3GPP國際標準組織自此成為行業重要紐帶,推動全球移動通信技術標準的統一和發展。
3G時代出現的CDMA技術,今天已很少談及,但它的技術貢獻直到今天仍在移動通信的發展演進中占有重要歷史地位。
3G技術催生的應用雖然在今天看來顯得比較初級,但當技術與應用相互作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我們發現數據傳輸速度不夠快了、帶寬不夠用了,4G技術登場,催生了很多爆款應用。
同理,當4G也滿足不了帶寬的進一步需求時,5G就來了。更為關鍵的是,它的技術特性帶來了通信技術作用于社會的革命性改變,通信技術不再僅服務于人,更可以連接人與萬物。
從1G到5G,移動通信技術走到今天,技術成熟和應用突破相輔相成。
徐晧博士強調,一般來說,技術先于應用。就像當你體驗到3G的好處時,3G其實已經商用了一段時間。也就是說,技術催生了新應用,這些應用反過來又推動技術再上臺階。5G也一樣。
而5G商用至今,在諸多技術中,人們尤為關注毫米波。
手機之所以能收到信號,是因為自然界中存在著很多我們看不到也聽不到的電磁波信號。
從聲音到光之間,真實地存在著一大段我們平常感覺不到的頻譜,這其中,有一段屬于毫米波。
頻率越低,傳播的性能越好。但是,低頻頻譜在大部分國家已成為緊缺資源,沒有太多的頻譜可以給5G使用。因此,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可選擇頻譜范圍很廣、可用頻譜資源很多的高頻頻譜。
徐晧博士說:“毫米波的引入帶來了技術上的巨大突破。4G以前,幾乎未對高頻率頻譜進行利用。作為5G重要的組成部分,5G毫米波和中低頻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是達成5G全部愿景和潛能的關鍵所在。”
毫米波最大的特點是大帶寬,以及由此帶來的極高速率;另一個特點是它的幀結構比較短,所以它的時延較低。因此,任何一個需要非常大的帶寬、非常低時延的應用,毫米波都可以被用作一種技術工具。
沒有一個技術只有優點沒有缺點,關鍵是能夠找到比較好的應用場景。毫米波也一樣,它可能不是某些應用的最好選擇,但卻可能是其他應用唯一的選擇。
“各種技術挑戰不斷出現的同時,科研人員也會用各種各樣的技術來解決這些挑戰。”徐晧博士說,“ 從1G到5G,我們一直在解決問題,5G毫米波技術商用的挑戰也會被逐漸克服。”(科技日報記者 劉艷)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