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一塊玻璃價值百萬,Apple Store才是蘋果最美的硬件

發(fā)布時間:2018-11-22 15:27:54 來源:愛范兒 責任編輯:caobo

日前,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道上,蘋果的第 506 家 Apple Store 正式開業(yè),不過第一眼你看你可能認不出來。

因為這是一棟奧斯曼時代的古老建筑,而且外墻上也沒有蘋果標志,只有一面印有蘋果 Logo 白旗懸掛在街角。建筑內部也沒有采用經典的水磨石地板,而是保留了頗具年代感的橡木地板。

這種與古建筑融為一體的 Apple Store 其實并不是第一家,一般會出現在一些歷史名城中。比如蘋果在歐洲的第一家零售店就開在英國倫敦攝政街一座二級歷史保護建筑里。

不過對于更多人來說,印象中的 Apple Store 可能是這樣的:不銹鋼邊框的發(fā)光蘋果 logo 、巨大的玻璃外墻、灰白色的水磨石地板、淺栗色石墻、木制長吧臺、天花板的嵌入式頂燈……

除了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新店,今年在澳門、米蘭、迪拜等眾多城市新開的 Apple 零售店中,其實也藏著不少令人不少稱奇的細節(jié)。

Apple Store 是喬布斯在蘋果留下的又一個重要遺產,如今不僅是一座城市繁榮的標志,還是最賺錢的線下零售店,這是怎么做到的?

第一家 Apple Store 是怎么誕生的?

2001 年 5 月 19 日,蘋果最早的兩家 Apple Store 先后在弗吉尼亞州和加州開業(yè)。

位于購物中心泰森角(Tyson-sComer)的蘋果第一家零售店,和我們現在看到的 Apple Store 很不一樣。白色和黑色的柜臺、淺色的木地板、展示的產品只有四款 Mac 電腦、店內還懸掛著一張印有「Think Different」的巨幅海報,上面是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躺在床上。

在此之前,蘋果的產品基本放在各大百貨商場銷售,由于 Windows 電腦更為普及,蘋果的 Mac 電腦一般都被放置在賣場不起眼的角落。

百思買 90 年代的電腦促銷冊子.圖自:techeblog

百思買 90 年代的電腦促銷冊子.圖自:techeblog喬布斯無法忍受失去產品的控制,包括賣場的顧客體驗,于是萌生了自己經營的零售店的想法。接著喬布斯很快就與各大分銷 Mac 電腦的百貨商場解約,并從美國連鎖超市 Target 挖來了負責銷售的副總裁羅恩·約翰遜,開始籌備蘋果零售店。

喬布斯與約翰遜在蘋果園區(qū)附近租下一間庫房,按照正式店面的標準進行裝潢。喬布斯在這里對蘋果零售店的規(guī)劃作出了兩個關鍵的決定,奠定了蘋果零售店的風格,一直延續(xù)到現在。

首先是在選址方面,喬布斯認為蘋果零售店應該開在繁華街區(qū)的購物中心,無論租金多貴。而在 Apple Store 的品牌調性上,喬布斯決定向當時已經成為美國流行文化元素的服裝品牌 GAP 學習,GAP 從生產到銷售一體化的模式也與他心目中的蘋果零售店相符。

不過直到第一家 Apple Store 開業(yè),喬布斯像發(fā)布一款重磅新品一樣在現場介紹這家零售店,大多數媒體依然不看好蘋果零售店,《彭博商業(yè)周刊》還發(fā)表了一篇題為《抱歉,史蒂夫,這就是蘋果零售店無法成功的原因》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斷言:“不出兩年他們就會閉門歇業(yè),并為這個錯誤付出痛苦而沉重的代價。”

現在我們都知道,這番言論不出兩年就被狠狠打臉了。目前蘋果在全家的零售店超過 500 家,坪效更一直遙遙領先其他線下門店,每平米一年的銷售額就接近 50 萬元,是奢侈品牌 Tiffany 坪效的 2 倍。

Apple Store 里的那些秘密

Apple Store 的簡約風格,與喬布斯在產品設計中提倡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一脈相承,很少人知道這一概念其實是現代主義設計建筑大師密斯·凡德羅提出的。

因此這一理念用在 Apple Store 的設計上反而更加合適,但簡約并不是一張白紙,反而是由無數極致的細節(jié)組成,正如密斯·凡德羅的另一句名言:“上帝在細節(jié)之中(God is in the detail)。”

來自佛羅倫薩人行道的石頭

雖然蘋果零售店一開始采用了淺色的木地板,但喬布斯很快覺得這過于平庸,并想起了在意大利佛羅倫薩人行道上那些灰藍色石頭,決定改用這些這些石頭作為原材料來鋪設地板。

為了保持這些石頭上的紋理感,蘋果買下從了佛羅倫薩附近一座山開采的石料,讓設計師挑選顏色、紋路和純度符合要求的石頭,并進行切割和標記,以確定那一塊石頭和哪一塊相鄰。

但最終符合要求的石頭只有 3%,店越開越多當然不夠用了。后來 Apple Store 采用灰色特制的水磨石地板,不刺眼,耐磨層達到 AC6 級。

在 2016 年蘋果宣布零售店的改造計劃后,新建的零售店中開始采用全新的太陽能玻璃地板。第一家應用這種技術的舊金山 Apple Store 已經能 100% 使用太陽能供電。

與五星級酒店看齊的天才吧

Apple Store 里的天才吧(Genius Bar),基本決定了蘋果店里的顧客體驗。這個模式其實是羅恩·約翰遜和團隊成員從四季酒店以及麗思卡爾頓酒店中得到的啟發(fā)。

Ron Johnson 派出了多名零售店經理去前往麗思卡爾頓酒店參加培訓,希望建立一個融禮賓服務臺與吧臺特色于一體的服務設施。

科技媒體 Gizmodo 曾曝光過一份天才吧的培訓手冊,除了要求「天才」對蘋果產品了若指掌,也要掌握營銷和心理學等技巧,比如要讀懂顧客的肢體語言和表情,要以「優(yōu)雅」的姿態(tài)對顧客進行「教育」。

一片玻璃超百萬的玻璃盒子

說到 Apple Store,不得不提那些玻璃盒子造型的單體旗艦店,其中位于曼哈頓第五大道的 Apple Store 最具代表性。

這是蘋果在紐約最大的一家旗艦店,于 2006 年開業(yè),入口處采用了玻璃立方體結構,每一面由 18 塊玻璃組成,分為上下兩層,內部采用了喬布斯在 NeXT 時的同款玻璃旋梯,由盧浮宮玻璃金字塔的設計者貝聿銘設計,這也是全球唯一一家 24 小時營業(yè)的 Apple Store。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而在 2011 年翻新后,這家 Apple Store 的每個面僅用了 3 塊玻璃,并采用了無縫銜接技術,這意味對玻璃工藝和運輸安裝的要求更加苛刻,蘋果甚至需要為此定制專門的高壓玻璃脫泡機,這一設計也在 2014 年獲取了專利。

能提出這樣「變態(tài)」要求的只能是喬布斯,他希望 Apple Store 能用上最新的玻璃技術,而此時喬布斯正在和癌癥抗爭,還有一年就要永遠離開這個世界。

這些玻璃的價格更是不菲,2014 年第五大道的 Apple Store 的一面玻璃被掃雪車撞裂,一塊玻璃的維修費用高達 45 萬美元(約合 312 萬 RMB)。

在喬布斯去世后,蘋果開設了更多玻璃盒子的造型的零售店,工藝也不斷突破。比如 2015 年開業(yè)杭州 Apple Store,正面就用了 11 塊定制的 14.5 米高玻璃幕墻,而且沒有立柱,總面積達到 3000 平方米,是亞洲最大的蘋果旗艦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杭州店獲取了 8 項設計專利,其中玻璃工藝的難度,比起第五大道 9.8 米高的玻璃立方體和上海店 12 米的弧形玻璃墻都要大得多。

據浙江媒體報道,杭州 Apple Store 單片玻璃門造價超過 100 萬,一次成型,全球只有 2-3 家工廠可以生產。

Apple Store 里的隱藏大牌

蘋果對于建筑內的選品一直很有追求,連在 Apple Park 訪客中心看上去平平無奇的椅子,也是日本著名的產品設計師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專門為蘋果定制的廣島椅,由日本老廠牌 Maruni 制造,價格約為 2500 美元。

Apple Store 里也不例外,里面到處隱藏著這樣的大牌。外媒曾整理過一份「Apple Store 完全DIY 手冊」,幾乎將店內所有物品都扒了個遍。

比如來自百年木質企業(yè) Fetzers 的定制長桌、芬蘭國寶級設計師 Alvar Aalto 設計的木凳、號稱業(yè)界品質第一的德國 ERCO 照明和飛利浦旗下 ALKCO 提供的燈具、而洗手間內的衛(wèi)浴設施則來自德國高端品牌 DURAVIT。

看起來 Apple Store 從內到外已經沒有什么秘密了,一直以來不少科技品牌的線下零售店都想復制 Apple Store 的成功。從微軟、索尼、三星,到小米和 OPPO 等廠商的直營旗艦店,多或少能看到 Apple Store 的影子,可結果大多以失敗告終。

跟喬布斯一起打造 Apple Store 的羅恩·約翰遜離開蘋果后,曾在《哈佛商業(yè)評論》發(fā)表一篇題為《我從建造蘋果零售店中學到的》的文章,說出了那些模仿者失敗的原因:

對零售商來說真正的挑戰(zhàn)并不是 「 如何模仿 Apple Store 」 或者其他看上去值得模仿的對象。而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就像是史蒂夫·喬布斯如何關注 iPhone 那樣。他沒有問:「我們如何打造一款可以 2% 市場份額的手機?」而是問「我們怎樣才能重新發(fā)明手機?」

同樣地,零售商不應該去問:「我們怎樣能創(chuàng)建一家年銷售額達到 1500 萬美元的商店?」 他們應該問的是:「我們該怎樣重新發(fā)明商店,來豐富我們顧客的生活?」

這兩年的 Apple Store ,正在變成社區(qū)廣場

Apple Store 諸多瘋狂的細節(jié)和「天才吧」詳細的服務手冊,說到底是為了更好地賣產品。但 2016 年開始蘋果全面啟動了 Apple Store 的改造計劃,希望讓蘋果零售店成為新的社區(qū)中心和社交場所,而不只是一個售賣產品和售后服務的地方。

主導這場零售店改造的,是負責蘋果零售業(yè)務與在線商店的高級副總裁 Angela Ahrendts 和蘋果首席設計官 Jonathan Ive,具體的設計則由英國知名建筑設計事務所 Foster+Partners 負責。

如果你到這兩年新開的 Apple Store 逛逛,會發(fā)現「天才吧」(Genius Bar)變成了樹木環(huán)繞的「天才林」(Genius Grove),并增加了更多教授各種產品技能的公共區(qū)域。

愛范兒前段時間曾受邀參觀位于澳門金沙廣場的 Apple Store,這也是大中華區(qū)第 50 家蘋果零售店。在 Apple 金沙廣場店中,最特別的莫過于由一層延伸到二樓天窗的一大片竹林。

一塊玻璃價值百萬,Apple Store 才是蘋果最美的硬件

穿過竹林,迎面就是 500 多家 Apple 零售店中最大的 8K 影像墻,每天 Apple 零售店都會在這里提供免費的 Today at Apple 課程,涵蓋攝影、音樂、編程、藝術等各種主題,還有適合小朋友參與的「課外一小時」、「Apple 夏令營」等活動。

此外 Apple 金沙廣場店沒有采用「玻璃盒子」的造型,而是使用了一種前無古人的創(chuàng)新設計——將一整塊玻璃夾在兩塊僅僅 1mm 厚的大理石石材中,呈現出半透明的視覺效果。

一塊玻璃價值百萬,Apple Store 才是蘋果最美的硬件

類似的開放式社區(qū)還出現 7 月在意大利米蘭新開的 Apple Store,名字就直接叫做「蘋果自由廣場」(Apple Piazza Liberty)。

米蘭的 Apple Store 參考了意大利傳統(tǒng)的公共廣場,入口與階梯形成了一個小型圓形劇場。入口處的玻璃立方體內置了噴泉,訪客進店時會有種置身水簾洞的錯覺,進入店內則會看到 14 棵皂莢樹。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在意大利,這樣的廣場一直是重要的公共空間,擔負著宗教、商業(yè)、節(jié)日等共同體必要的社會機能,蘋果也將 Today at Apple 等課程和活動的地點放在了地面的廣場上。

而位于迪拜購物中心的蘋果 Apple Store 則是更為豪華的社區(qū),透過 56.6 米長的巨型曲面玻璃,能看到迪拜著名的哈利法塔和迪拜噴泉。

同時為了應對迪拜晝夜溫差大的氣候,蘋果在店內設計了 18 個 11.4 米高的機動「太陽翼」,每個「太陽翼」由 340 根碳纖維增強聚合物棒制成,白天為店內降溫,晚上則打開讓人民聚集到公共露臺。

一塊玻璃價值百萬,Apple Store 才是蘋果最美的硬件

從這些新店能看出,蘋果正在試圖打造自己提出的具有社區(qū)感的「城市客廳」。

蘋果的社交網絡,打造星巴克式的第三空間

自從 Burberry 前 CEO Angela Ahrendts 來到蘋果擔任高級副總裁,負責零售業(yè)務之后,Apple Store 迎來了喬布斯之后最大的變革。

這兩年蘋果在 Apple Store 中力推的「Today at Apple」和「Apple Retail」,讓零售店的重心逐漸從賣產品轉向教用戶如何使用蘋果的軟件服務。

Angela Ahrendts 曾表示,讓 Apple Store 成為一個社區(qū)的想法來自于星巴克,星巴克一直強調的「第三空間」概念,就是要將門店打造成人們的社交場所。

著名科技評論家 Ben Thompson 認為,蘋果正在打造一個線下的社交網絡,向用戶傳達這樣一個概念:你買的不只是 iPhone、iPad 和 Mac 的這些產品,還有與蘋果這家公司的關系。

隨著 iPhone 的銷量達到天花板,除了通過提價來維持利潤增長,更深入挖掘服務業(yè)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過去幾個季度蘋果的服務業(yè)務一直保持著可觀的增長,單季營收已接近 100 億美元,摩根士丹利預計 5 年后蘋果服務業(yè)務年營收有望突破 1000 億美元。

蘋果希望通過在 Apple Store 搭建社區(qū)來留住更多消費者,這在線上社交如此豐富的互聯(lián)網時代并不容易,但卻和日本建筑大師安藤忠雄的想法不謀而合:在社會向信息化發(fā)展的現代,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正快速地喪失,讓人感到社會整體被一種無法形容的不安所包圍。而現在,正需要人們可以相互對話、確認彼此存在的廣場。

標簽: Apple Store 硬件

上一篇:人工智能火熱 HBase在人工智能場景的使用
下一篇:中美互聯(lián)網巨頭的發(fā)展史 20年生死劫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