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微信自救 時刻視頻加碼短視頻 強提醒降低消息打擾

發布時間:2018-12-28 15:29:47 來源:獵云網 責任編輯:caobo

作為一個擁有10億用戶,涉及各個人群圈層的產品,對于微信改變的意圖,如果用重度用戶圈層和普通用戶圈層兩個不同的視角來看,其背后的邏輯可能會更加的清晰。

重度用戶的特點是,好友數量數千甚至達到5000的上限,而普通用戶的好友數可能只有個零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數字可以衡量人類智力下的社交能力,叫150定律。

150定律(Rule Of 150),即著名的“鄧巴數字”: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

美國Facebook內部社會學家卡梅倫·馬龍(Cameron Marlow)表示,Facebook社區用戶的平均好友人數是120人。這也驗證了在社交網絡上,人類依然遵循這個定律。而對于微信,根據2016年初唯一次公開過的《微信生活白皮書》顯示,微信用戶的人均好友數為128個。所以在微信這個體系內,一邊是好友數量嚴重過載的重度用戶數,一邊是人均好友數還很低的普通用戶。

微信圈層的分裂有一個很明顯的表象,當一個人的朋友圈被某篇文章或者事件刷屏的時候,其實在更多人朋友圈的卻是毫無一絲波瀾。

微信當前的一切問題,主要來自于重度用戶好友數量嚴重過載,以及衍生的兩個圈層對微信功能需求不平衡。微信這個大生態里,存在著太多不對稱的事情。

微信的這次更新,對于普通用戶的影響微乎其微,重度用戶的感受則是十分明顯。新版微信在嘗試著用一種方案來解決兩個圈層的問題,對普通用戶做加法,對重度用戶做減法。張小龍用自己的“套路”,對微信生態進行凈化,驅除沉疴,進行自救。

一、張小龍的套路

新版微信的底層邏輯是什么,會帶來哪些改變?要從好看、時刻視頻、強提醒三個新功能上具體來分析。

1、好看

好看這一新功能,就像是一個分流器,正在被用于嘗試改變微信體系內文章的分級和流向。

舊版微信中文章的運轉流動狀態是:用戶接觸到的每一篇文章,都來自于3個入口,訂閱號、朋友圈,還有一個是好友對話,當然好友對話在新舊版中未發生變化。也就是說有三個入口可以使文章觸達到用戶,其中最大的兩個是主動性質的訂閱號和被動性質的朋友圈。用戶在閱讀文章之后,可供分發的出口,就只剩下好友對話和朋友圈。

好看新功能的加入,改變了這一流轉方式,通過輕量級(比轉發朋友圈的門檻更低)的分發,一部分文章除了被分享到朋友圈外,流向了看一看,直接地減輕了朋友圈的內容負載。

微信新版和舊版文章流動方向.png

好看的功能對朋友圈有分流的作用,但同時,看一看這個和朋友圈等量級入口的存在,又反過來增加了內容的閱讀入口。就像機器算法中的轉評贊,好看的推薦作用,對文章的分發進行了加權。用戶點擊好看的行為,將文章再次拉回到看一看的內容流中,促進了內容的閱讀和評論的循環。(文章下留言,流量留在了文章內,而通過看一看的二次推薦,把流量導了回來。)

除了文章流向的不同,新舊版微信中文章的分發中心也發生了變化。舊版的文章是以用戶為中心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用戶的一次獨立行為。而好看的分流,用戶的分享和評論行為都被收集在看一看對應的文章下,變成了對一篇文章的動作,即以文章為中心。

流向從朋友圈,變成看一看和朋友圈兩個出口;文章從以用戶為中心,變成以文章為中心。好看的功能,其實在是給朋友圈分流,實現對朋友圈的凈化,這種模態下,被詬病的刷屏行為,可能通過好看的分流而大大降低。而文章本身,在朋友圈被凈化的同時,優質的內容通過好看重新獲得了流量。

朋友圈凈化,入口增加,間接的作用是,好看功能對重度用戶做了減法,對普通用戶做了加法。對于重度用戶是分流,將流量從朋友圈分走;對于普通用戶,是增加流量,文章更廣地分發,人工推薦精準,內容的閱讀時長加長。

2、時刻視頻和強提醒

時刻視頻和強提醒,同樣的道理。

時刻視頻除了承載著“將視頻變成微信底層內容流”的使命外,微信對其也做了加減法。

舊版朋友圈的內容流包括視頻、圖片、文章、文字(微信官方極不推薦的方式),新版的時刻視頻,將朋友圈的一部分視頻分流到了個人主頁、好友對話以及微信群,將更多的內容流讓給了圖片、文字和文章。

時刻視頻的作用,同樣是增加視頻的出口,同時增加視頻的入口,分流掉視頻在朋友圈的出現,凈化重度用戶的朋友圈,給普通用戶更多的觸發來源。

強提醒不同,更多是在給重度用戶的消息列表做減法。對重度用戶來講,消息列表已經不堪其重,有對話、群、服務號消息和訂閱號消息折疊頁,除此之外還有一堆的置頂。

新版微信一方面將群內@這一項功能降級,屏蔽群消息的情況下不再接受@的聲音提示。而強提醒功能升為最高等級,相當于其他的消息全部降一級。如果微信給予了用戶最高等級的提醒,其實暗示著其他的消息,已經納入了用戶可以忽略的級別。

從好看、時刻視頻和強提醒的作用來看,微信這次改版所致力解決的問題,就是通過改變原有信息流動的方式,給重度用戶做減法,給普通用戶做加法。

二、微信的自救

對于成立快要8年的微信,溝通交流、內容閱讀討論、朋友圈這三個層面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危機。有內部問題的積累,也有外部的挑戰和威脅。

短視頻是對于騰訊來說目前最棘手的,抖音的沖擊,不管張小龍care不care,都不能否認短視頻在逐漸地成為內容傳播的主要媒介之一。短視頻的戰場,騰訊曾經錯判過一回,代價是如今用微視、yoo、哈皮、下飯、速看等產品層層圍堵。

微信或騰訊在短視頻的壓力有多大?可以從一組數字對比來看。

據恒大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今日頭條APP廣告收入預計超290億元,抖音廣告收入有望超180億元;而騰訊2018年Q3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廣告收入為160億元。

上線僅2年,抖音的廣告收入就相當于1/4個騰訊,而騰訊今年20歲,微信也已8歲。這足以見得用短視頻為載體的內容形式,在廣告領域的價值更高。在線廣告市場這個池子,當品牌主把更多的費用投放到抖音,其他渠道勢必就會減少。

瘋狂的抖音,就像一輛嶄新的大馬力賽車,而騰訊則像一輛老爺車。縱使老爺車已經領先了好幾圈,但是新賽車正在以數倍于自己的速度一圈圈追趕,從自己身旁呼嘯而過。

如果不啟用微信,當前情形來看和抖音或者是快手正面奪下市場的困難依然很大。大旗還是要微信來舉。騰訊的考量可能是,繞過抖音的打法,讓短視頻像文章、文字和圖片一樣,變成微信生態體系中的底層內容流。

這種打法類似百度的feed,不是再做一款APP而是直接在搜索框下面加信息流,用自身的優勢,敲掉對手的市場。微信全量支持時刻視頻,要把短視頻變為微信生態中的一股內容水源,當短視頻在微信體系內源源不斷地被生產、被分發、被觀看的時候,那騰訊在短視頻戰場就做到:沒有一款特定的短視頻APP,卻占據短視頻最大的用戶使用時長。

很多人擔心好看被濫用,成為營銷和推廣的陣地。而這恰恰可能是微信建造一個自我凈化體系來進行自救的開始。

微信是不是需要給好看加一個屏蔽好友的功能?可能不需要。沒有好看時,很多人喊著要屏蔽朋友圈好友,要屏蔽關鍵詞;有了好看,又喊著要屏蔽好友的好看。不管何時,總要屏蔽一些人,這不是微信的問題,是重度用戶自己的問題。重度用戶承受的這些打擾,是擁有廣泛人脈的同時必須附帶的。

你厭惡的不是微信,而是某個人,如果你的看一看里充斥著你不想看的人推薦的內容,刪了這些人就好。微信作為一個生態,更多的是要賦予個體自由的處理空間,建造一個劣幣驅逐良幣,能夠自我凈化的體系尤為重要。

張小龍在微信改版前的一個騰訊內部講話被解讀為對看一看最好的注釋“善良比聰明更重要,我勸你善良。” “我勸你善良”,好看就是給不善良的人的陷阱。就像是一個自然生態系統,不善良的人,會被微信生態淘汰。

對于微信,社交是所有功能的基石,關系鏈是社交中最有價值的連接。引導用戶斷開低價值關系鏈,對微信來說是不是一個損失?其實恰恰相反。

社交產品就是這樣,在成為臃腫的龐然大物之后,只有忍痛清除自身的頑疾,才能有機會重獲生機。微信現在擁有10億活躍用戶,雖然需要更多的用戶和更強的市場信心,但是社交產品,結局就是0和1,如果整個生態不斷走向混亂,那就需要主動清理,甚至是壯士斷腕。

冗余的關系鏈,并不會給這個生態帶來價值,反而降低體驗,主動的去引導使整個環境更加的干凈,給優質內容騰出更多的空間,給優質的關系鏈騰出更多的空間,對于現在的微信來說,意義更大。

Facebook作為全球最大的社交平臺,也在2018年的前三個月清理關閉了超過5億個賬戶。微信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命力,其實并不是第一次有這樣的引導措施。

微信訂閱號從折疊頁改版為類信息流的時候,就是一種鼓勵訂閱用戶和公眾號斷開低價值關系鏈的行為。微信除了在今年關閉眾多發布虛假消息的公眾賬號外,對于違規個人賬號的關閉工作也更加的嚴厲。

張小龍還說過一句話,“讓小游戲成為普通人發揮創意的平臺,如果這個目標沒有達到,那么現在平臺上所有小游戲都死掉我也不care“,可能就是這么一個執著的人,對最在意的東西是高于一切的。

三、微信,和張小龍的產品觀

微信的成就,不是因為可以免費發消息,免費視頻和通話;不是因為有眾多的創作者、完整的內容生態;不是因為有朋友圈。微信早已脫離了單純的社交APP范疇。

電話、短信,以及一大堆免費電話的APP,可以溝通但是沒有朋友圈;微博有足夠的內容,頭條有足夠的資訊,但是不便溝通;QQ空間曾經獨立成一個APP,但是沒有完整的內容體系。微信之所以為微信,是因為它是溝通交流、內容閱讀討論、朋友圈三者的集大成。

微信不見得是每一個獨立功能做的都是第一的,但卻是這三個功能融合的最好的。

對于微信,哪怕是很小的改版,都是極其困難的。

很多垂直細分的APP,可以根據目標用戶來針對性地上下線功能,其所希望的,不過是取悅某個圈層的用戶,比如學生,比如年輕人。這就給微信帶來了某種程度上幸福的煩惱,微信的用戶基本上就是中國所有的網民,如果說需要考慮的用戶特性是什么?那就是人性。

人類自然交流的方式是什么樣的,就設計成什么樣。發掘人性,從更普世化的角度,用更加接近自然的交流方式,或許才是張小龍心目中微信該有的樣子。微信的每一個功能,一直以來,依據的不是什么流行,而是那種底層的,經過時間的驗證后依然經典的,這也說明了其產品設計足夠的經得起考驗。

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用感受,但是對于微信來說,每一個小的問題都會被無限放大,10億眾口難調是最大的障礙。如果重度用戶對微信的功能長時間存在不滿,即使是張小龍,也不可能沒有一絲的壓力。

但是隨著微信不斷膨脹,兼顧各個圈層,正變得愈發的困難,每一次改版上對具體問題的解決,也充滿了一些妥協的味道。

四、張小龍的妥協

張小龍一直以來信奉產品觀是什么:簡單、不打擾。但是從微信這次的更新上來看,卻是樣式越來越花哨,對用戶越來越打擾,克制的意味越來越淡。

微信上線時刻視頻的動靜不可謂不大,雖然不是簡單粗暴的直接加個一級或二級彩蛋,但這種彌漫在微信各個角落的小藍圈,更像是一種冷暴力,給對手的殺傷力很大。微信在給了用戶紅點焦慮之后,又給了一個小藍圈焦慮,對用戶的殺傷力也很大。

強提醒,一個只有3h時效的全屏提醒功能,不想變成QQ的特別好友,卻是時效短,操作麻煩,怎么看都像是折中方案。

因為好友過多帶來的煩惱,讓好友清理這個灰色產業,即使存在很大的風險,頂著不尊重和不禮貌,很多人依然要做。微信短暫的上線過一個不常聯系好友的檢測統計工具,但是目前,依然沒有互刪好友的功能,沒有官方的清理工具,微信好像并沒有想著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

看一看和精選入口并駕,分發對于創作者來說,占比將會越來越大。微信最初的定位是“每一個個體,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品牌”,而如今對于內容創作者來說,品牌拉動的流量作用將會越來越小。

不久前,微信上線了分傭商品,給了創作者更多的變現的途徑。但是,個體品牌入口的弱化,如果今后是靠流量帶動分傭商品獲取收入,這對于內容創作這來說,可能將是一個災難。

流量降低和品牌效應弱化,微信只是不斷的給創作者流量入口和變現手段來吃力地維持內容生態,殘酷的現實中,微信給內容生態中的創作者也只能是一種妥協方案。

結語

所有人都知道微信有了問題,誰也沒有標準的解決方案;所有人都期待微信改變,但是怎么改,沒人知道。唯一肯定的就是,不變,微信就危險了。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總覺得這里面,夾雜著一聲無奈的嘆息。

標簽: 時刻視頻

上一篇:新華社發布首個MAGIC短視頻智能生產平臺 生產僅6秒
下一篇:2018中國第500億件快遞誕生:一箱獼猴桃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