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騰訊總裁劉熾平:騰訊投資企業總計超800家

發布時間:2020-01-20 15:53:16 來源:全天候科技 責任編輯:caobo

2020年1月16日,騰訊投資IF(Insight & Forecast)大會在北京舉行,騰訊總裁劉熾平出席了活動,并分享了騰訊投資的最新成績單。

在IF大會上,劉熾平表示,騰訊在過去一年并未收縮投資規模,繼續堅持著長期價值投資原則。截至目前,騰訊投資企業總計超過800家,其中70多家已上市,160多家為市值或估值超10億美金的獨角獸企業。

長久以來,投資都是騰訊的核心戰略之一。劉熾平稱,騰訊投資的核心邏輯就是創造價值,而創造價值的首要目標是創造用戶價值,所以騰訊遵循用戶第一,被投企業第二,騰訊第三的原則。

作為投資方,騰訊在投資過程中,最看重的是創始人和團隊,“我們是要投資創意,而不是投資資源。”劉熾平說。

其次,被投企業的核心能力也是騰訊關注的點。“我們希望被投企業有創造價值的清晰定位,有很強的產品能力、技術能力和戰略能力,具備高效率、強組織的供應鏈能力和人才打造能力等等。”

騰訊也會為被投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在創造用戶方面,基于不損害用戶體驗、不侵犯用戶隱私,以及不打破平臺的公正性和開放性原則,共同維護和發展一個公平、開放,并且有生命力的平臺,讓被投企業通過這個平臺去接觸和服務用戶。

在完善被投企業增值服務體系上,騰訊一方面會讓被投企業和騰訊內部業務線產生更多有機的商業合作,另一方面通過科技賦能把長時間積累下來的技術能力更好地提供給被投企業。而在組織能力建設、管理能力打造和管理咨詢方面,騰訊也組建了專業團隊為被投企業賦能。

在騰訊“不為”的地方,會積極促進被投企業跟業界最好的團隊進行緊密合作。

展望未來,騰訊還是會持續加大投資方面的能力建設,進一步拓展投資的領域。劉熾平指出,未來將在交易平臺及智慧零售等方面投入更大的關注度;在產業互聯網方面,也將加大思考如何用科技助力各行各業,關注垂直領域的發展;同時,加大在海外的投資,“我們希望在世界舞臺上更多地展現騰訊的力量,與海外創業者進行更多交流與合作。”

公開資料顯示,騰訊于2008年成立投資并購部(即騰訊投資),長期專注于全球范圍內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相關領域的投資并購。

以下為劉熾平演講全文:

如大家所見,過去一年整個市場情況變化非常大。上一屆IF大會,我曾跟大家說我們將面臨很大的挑戰,2019年融資環境整體確實變得非常艱難,很多知名的創業公司甚至獨角獸都遇到了融資問題,有的甚至最終不得已倒閉。這在互聯網發展歷史上是比較少見的,但去年確確實實地發生了。

實際上,一直以來,我們認為過于火熱的融資環境其實并不是對創業公司最好的環境。能在風險可控的環境中直面挑戰,反而才是對一家創業公司最好的鍛煉。

慶幸的是,在去年如此艱巨的環境之下,騰訊投資的很多創業公司擁抱了這個鍛煉的機會。它們不止活下來了,還進一步強身健體。在經營環境惡劣,資金緊迫的情況下,這些創業公司迎難而上,在產品能力、組織效率、人才和組織能力上,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作為投資人,在過去這極具挑戰的一年里,騰訊也依然堅守了承諾,對被投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截至目前,騰訊投資企業總計超過800家,其中70多家已上市,160多家為市值或估值超10億美金的獨角獸企業。通過投資,騰訊跟一個龐大的生態建立了關聯,這個生態中包含了各行各業,這令我們感到驕傲,同時也使我們感到責任重大。

很多人會問,騰訊究竟為什么要做投資,能帶來什么價值,騰訊投資的原則又是什么?我曾對外說過,投資是騰訊的核心戰略之一,也是核心業務之一,騰訊投資的首要目標就是:在過程中創造價值,并且把絕大部分價值分享出去,僅留一小部分給騰訊自己。

因此,騰訊投資的核心邏輯就是創造價值,而創造價值的首要目標是創造用戶價值,所以騰訊遵循用戶第一,被投企業第二,騰訊第三的原則。

為什么是這樣的順序?

作為“用戶第一”原則的實踐者助力被投企業

用戶第一,基本上所有公司都會把這條原則放在公司準則的首位,因為這確實非常重要,我們做投資也是如此。用戶是一切的根源,這是騰訊存在的原因,也是在座所有創業公司存在的原因,只有能夠持續創造用戶價值的公司,才會有持續的生命力。

為什么騰訊能在“用戶第一”這方面對被投企業提供幫助,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騰訊本身就是這個原則的實踐者。騰訊自創立的第一天起,就以用戶價值和用戶體驗作為公司最根本的價值觀。因此,我們相信騰訊有能力幫助被投企業把這件事情做到最好,并使之成為被投企業持之以恒的長期文化。

當然,幫助也分“正確”和“不正確”,騰訊有很多平臺可以為被投企業提供最正確的幫助。騰訊對被投企業的最大貢獻也正是在此,我們可以維護和發展一個公平、開放,并且有生命力的平臺,讓被投企業通過這個平臺去接觸和服務用戶。

例如騰訊社交平臺,被投企業可通過這個平臺觸及億萬用戶,當被投企業有好的服務和好的產品時,它就能接觸更多的用戶,因為用戶與用戶之間的傳播,將產生極大的口碑放大效應。再比如騰訊支付平臺,被投企業可以依托此平臺構建符合自己原則的商業模式。此外,騰訊還有內容平臺,讓內容創造者更好地獲取用戶。以上種種,都能為被投企業帶來價值。我們也深信,能創造用戶價值的公司將是騰訊最好的合作伙伴。對騰訊而言,我們也會不斷聽取被投企業的意見,完善這些平臺,與被投企業共同創造對用戶有價值的服務。

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不損害用戶體驗、不侵犯用戶隱私,以及不打破平臺的公正性和開放性,是一切合作的前提。當我們與被投企業不斷進行正向互動時,就可以幫助企業以最正確的方式去打造和鞏固它們的核心能力。

在最關鍵時刻為被投企業提供資源和幫助

我們之所以把被投企業放在騰訊前面,是因為我們不會要求被投企業做“有利于己,無利于他”的事。同時,我們也不會有去控制對方的想法。作為投資方,我們最看重的是創始人和團隊,我們是要投資創意,而不是投資資源。如果投資者把投資對象變成資源來看待,就本末倒置了。

其次,我們非常關注核心能力。我們希望被投企業有創造價值的清晰定位,有很強的產品能力、技術能力和戰略能力,具備高效率、強組織的供應鏈能力和人才打造能力等等。

大家可能會疑惑,為什么我沒有提到融資能力和流量。實際上,很多投資人,或者部分創業者,都寄希望于通過融很多錢,拿大量補貼,不斷用資本的力量去壓死競爭對手,這很容易會陷入誤區。

我們相信企業發展是一場長跑,資金和流量只是這個過程中的能量原料,最重要的還是企業本身的體能、技巧、以及意志力,這些才是企業最核心的能力。我們希望為被投企業打造的也正是這些能力。

最后,騰訊為被投企業還可以創造的是,在它們需要做出最關鍵戰略選擇的時候,積極提供資源和幫助,不離不棄。

為什么騰訊能夠做到這一點,因為我們已經走過20多年,一直陪伴著800多家被投企業共同成長。因此,在這些企業需要做戰略選擇時,騰訊能夠提供一些實在的經驗和幫助。

舉幾個例子,在京東打造移動端體驗時,在滴滴進行技術架構提升時,在美團跟大眾點評合并但面臨嚴峻的補貼大戰時,以及在美團擴張外賣業務時,騰訊都提供了關鍵性的幫助。在海外公司方面,在Epic Games從單機游戲向移動游戲的轉型期間,SEA(Garena)從代理游戲變為自主研發再到發展電商的過程中,我們也提供了許多幫助。我們認為這種關鍵時刻的幫助,都是至關重要的。

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完善對被投企業的增值服務體系。一方面,我們讓被投企業和騰訊內部業務線產生更多有機的商業合作,可能是上下游協同,可能是橫向合作,也有可能是開放騰訊的平臺能力。譬如在發展云業務上,另一方面,我們希望進行更多的科技賦能,并且把長時間積累下來的技術能力更好地提供給被投企業。而在組織能力建設、管理能力打造和管理咨詢方面,我們也組建了專業團隊為被投企業賦能。

總而言之,我們希望真正為被投企業帶來更多的價值。

“有所為,有所不為”讓騰訊戰略更清晰、更開放

為什么騰訊把自己排第三,是因為我們一直覺得,只要用戶和被投企業好了,騰訊自然就會好。一家好公司不僅能在戰略上與騰訊產生更多互動,也能為騰訊帶來越來越高的投資回報。

在我們投資的800多家公司里,有15家公司創造了超過10億美金的回報,有6家公司創造了超過50億美金的回報,還有1家公司創造了超過100億美金的回報。可能大家會感興趣,這些公司分別是誰,而我更期待看到的是,在座的各位未來成為名單上的一員。

實際上,投資其實也給騰訊本身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幫助,讓我們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在騰訊“不為”的地方,我們可以跟業界最好的團隊進行緊密合作;在騰訊“有所為”的地方,我們可以專心把產品做好,并且跟被投企業互動。所以,投資讓騰訊整體的戰略變得更清晰,也讓我們獲得了更多的合作伙伴。

最后我想說的是,未來我們還是會持續加大投資方面的能力建設,進一步拓展投資的領域。以往我們的傳統投資領域集中在游戲內容、前沿科技等方面,隨著騰訊小程序生態和支付平臺的發展,我們未來將在交易平臺及智慧零售等方面投入更大的關注度。此外,在產業互聯網方面,我們也將加大思考如何用科技助力各行各業,關注垂直領域的發展。同時,我們將加大在海外的投資,我們希望在世界舞臺上更多地展現騰訊的力量,與海外創業者進行更多交流與合作。

展望未來,也許我們還會面臨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2020年的市場環境也可能會起伏不定,我希望大家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在環境不好的時候,千萬不要喪失信心;而在環境好的時候,也不要過于樂觀。

最后,請相信騰訊投資將會堅守 “用戶第一,被投企業第二,騰訊第三”的原則,騰訊投資將始終陪伴創業者前行。

標簽:

上一篇:大眾點評:2019年處罰違規會員賬號逾5萬個 處理違規商戶逾3萬家
下一篇:Snap首席執行官斯皮格爾:TikTok用戶將來可能比Instagram更多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