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三體》劉慈欣基因樣本搭載這顆民營衛星被送太空

發布時間:2018-11-02 16:04:29 來源:新浪科技綜合 責任編輯:caobo

圖片來源:天儀研究院

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物理學家李淼等人的基因樣本,隨著天儀研究院小衛星的發射成功進入了天空,并將在軌長期保存。

10月29日8時43分,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一箭八星”成功發射,將中法海洋衛星、白俄羅斯國立大學研制的科教衛星,以及六顆國內有關單位研制的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衛星送入軌道。

據火箭總指揮馬惠廷介紹,這是長二丙火箭迄今為止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一次飛行任務。

作為中法航天合作的首顆衛星,中法海洋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主要研制,設計壽命三年,主要用于海洋動力環境監測,可首次實現全球風浪同步觀測。該衛星所獲得的探測數據,將由中法兩國科學家共享。

在剩余六顆衛星中,有四顆屬于民營衛星公司天儀研究院,包括瀟湘一號02星TY1-02、星河號TY1-03、銅川一號TY4-02和長沙高新號TY4-01,其中,前三顆是面向未來特定星座的首次技術驗證星。

在這次發射過程中,天儀研究院與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無盡之門航天科技公司共同實施了首次太空基因樣本運送公益項目,將若干人類基因樣本送入太空并進行在軌長期保存,以驗證并宣傳地球物種保存備份技術。

作為“天格計劃”首發驗證試驗衛星,銅川一號TY4-02由天儀研究院與清華大學天體物理中心以及陜西省銅川市聯合研制。星上搭載了新型的、高靈敏度X射線偏振探測器,可用于開展全新的天文觀測試驗。該星還將與陜西星邑空間技術有限公司的衛星地面站進行天地鏈路試驗,對星間通信技術進行驗證。

參與銅川一號TY4-02研制工作的清華大學項目組成員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該衛星發回的數據將用于伽馬射線暴及其他熱門天體物理學研究。該項目從立項到首顆技術驗證星成功發射,僅用了兩年時間,研究進程遠快于此前進行的類似項目。

“尖端研究同樣具有時效性,通過與商業衛星企業合作,我們的項目可以更低成本快速展開。”該人士稱。

天儀研究院CEO楊峰表示,這些衛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天儀研究院在衛星星座組網領域以及未來的衛星遙感領域邁出了關鍵一步,也意味著天儀的業務模式已從早期的科學實驗服務,升級為面向更大商業市場的微小衛星的整體解決方案。

天儀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主要研制面向商業市場的航天系統與載荷。與國家隊和國外衛星公司不同的是,該公司針對航天科研市場,通過微小衛星為國內外的科學家、科研院所、企業和個人提供短周期、低成本、一站式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驗證服務。

自2015年起,中國商業衛星產業起步并迅速發展。目前,天儀研究院、九天微星等民營企業均已實現商業衛星的發射和在軌運營。

楊峰表示,天儀研究院計劃在2018年發射十顆微小衛星,目前已成功發射六顆。12月初,還將再發射三顆衛星。

標簽: 劉慈欣 基因樣本 民營衛星

上一篇:科幻作家劉慈欣:AI已悄悄開始控制人類了
下一篇:霍金遺作:對“超人類物種”表示擔憂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