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59技術驗證機“可以安靜地超音速飛行”。
本報特約記者 武 彥
自從2003年“協(xié)和號”超音速客機退役以來,人類的航空旅行方式終于將重新迎回超音速時代。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9日報道,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共同研制的X-59超音速技術驗證機,已經在以制造各種傳奇飛行器而聞名的臭鼬工廠開工,這標志著未來安靜型超音速客機終于邁出關鍵一步。
安靜的超音速飛行
報道稱,被稱為“協(xié)和之子”的X-59計劃于2021年底交付,它可以在1.6萬米高空以接近兩倍音速巡航。臭鼬工廠飛行演示項目經理彼得-約瑟菲迪斯表示,“該項目的開始,標志著安靜的超音速商業(yè)旅行將迎來巨大飛躍”。
據介紹,NASA為X-59項目提供了高達2.47億美元的資金,這架技術驗證機的體積并不大,僅與現有F-16戰(zhàn)斗機相當,但它最大的特點是超音速飛行突破音障時不會產生巨大的噪音。報道稱,飛行器高速飛行突破音障時,會形成強烈的爆炸聲(即所謂“音爆”),聲音可高達130多分貝。當年“協(xié)和號”在1.6萬米高空飛行,產生的音爆也足以震裂地面的玻璃。正是這個原因,美國政府特意立法禁止“協(xié)和號”在美國陸地上空突破“音障”。
彼得-約瑟菲迪斯透露,“X-59長而細的機體設計是實現低音爆的關鍵”。NASA提供的設計圖顯示,X-59采用與“協(xié)和號”相似的長尖機頭和后掠機翼。NASA阿姆斯特朗飛行研究中心航空航天工程師艾德-海林表示:“X-59在超音速飛行時,機體多個部位仍會產生多個沖擊波,但精心設計的機體將保證這些沖擊波不會疊加在一起,防止出現強大的音爆。”
報道稱,X-59超音速飛行時的噪音將降低到60-65分貝,地面上的人們聽到的只是一聲像汽車關門那種“砰”的聲音。NASA選定靠近墨西哥灣的得克薩斯州加爾維斯頓作為測試地點,約500名當地居民負責記錄X-59飛過時的噪音水平。這些測試數據將用于制訂商業(yè)超音速噪聲標準,從而改變美國禁止在陸地上空超音速飛行的現行法規(guī)。
重溫“降落在起飛之前”
英國《飛行國際》網站19日稱,一旦該技術得以成功驗證,未來的新型超音速客機從倫敦飛往紐約只需要3小時,而現在這條航線需要花費8小時。
“世界民航告別超音速時代已經15年了。”俄羅斯衛(wèi)星網19日回顧稱,上世紀60年代,世界迎來超音速飛行熱潮,不但軍用飛機的飛行速度屢創(chuàng)新高,而且各大航空強國紛紛推出自己的超音速客機。英國與法國聯合研制的“協(xié)和號”客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一共生產了20架,主要負責橫跨大西洋的航線。由于它從歐洲到紐約的航程只需要約3.5小時,而倫敦和紐約的時差為5小時,所以“協(xié)和號”起飛時的當地時間甚至比降落時的當地時間還晚,這就是“協(xié)和號”乘客津津樂道的“降落在起飛之前”奇觀。
此外,蘇聯更早一步推出了圖-144超音速客機,并搶先投入商業(yè)運營。在此領域落后一步的美國則心焦不已,時任總統(tǒng)肯尼迪曾許諾,“只要能研制出一款性能超越‘協(xié)和號’的民用客機,美國政府將承擔研發(fā)費用的75%”。
但技術不成熟以及環(huán)保、經濟方面的各種因素,最終導致超音速客機告別歷史舞臺。在幾次災難性事故后,圖-144僅服役數年就停止飛行。2000年,一架“協(xié)和號”客機在巴黎起飛時因輪胎碎片擊穿油箱引發(fā)大火而墜毀,百余人遇難,“協(xié)和號”從此一蹶不振。2003年“協(xié)和號”客機退役后,全球就停止了超音速客機的商業(yè)運營。
大眾出行尚有距離
業(yè)內專家表示,隨著時代發(fā)展,當年導致超音速客機退出商業(yè)運營的部分技術難題得以解決,包括用于超音速飛行的高溫防熱材料、復雜設計帶來的維護成本等。如果X-59能解決超音速客機的噪音問題,將有望搬開超音速客機商業(yè)運營在法律領域的最大“絆腳石”。
但這并不代表“協(xié)和號”那樣的大中型客機將很快得以重新復活。《飛行國際》網站稱,由于超音速飛行時的油耗極大,“協(xié)和號”每次飛行的平均油耗是波音747的3.5倍,其機票價格高達上萬美元。因此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fā)后,美國最終選擇放棄超音速客機的研制。超音速客機油耗高的問題至今無法解決,在油價高漲的今天,普通航空公司還在為降低5%的油耗而努力,這類超音速客機很難成為大眾出行的選擇,它更多將服務于那些“時間比金錢更寶貴”的高端商務人士。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多家私營航空企業(yè)都在研制小型超音速客機,例如美國Boom技術公司準備研制載客45名的小型客機。另一家美國企業(yè)Spike航空制造公司則計劃推出最多可搭載18人的S-512超音速公務機。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