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中國科幻”帶著家逃離

發布時間:2019-01-31 15:19:55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接受《環球時報》專訪

在《流浪地球》電影之前,“郭帆”這個名字并未被太多人知曉。因此,對于郭帆能否拍出中國的第一部“硬核”科幻電影,不僅觀影大眾對此持懷疑態度,連郭帆也承認,當時投資方、制片人,甚至他自己都在質疑——這也是《流浪地球》制作過程中的最大壓力。

“在(電影制作)這4年中,覺得特別像在跑馬拉松,不斷地奔跑,同時還看不到終點線。幾乎每天睡覺前都會懷疑自我一下,問‘我是誰’‘我在干嗎’‘我在哪’,”在2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郭帆如是說道。“從個人層面上來講這是我個人的一個夢想。我從小就特別喜歡科幻片、科幻文學,我對未知的事情特別感興趣。我做導演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我想去拍科幻片。”

在他工作室的墻上,掛著多部國外經典科幻電影的海報——《星際穿越》《盜夢空間》、1987年版的《機械戰警》,以及《2001太空漫游》。作為劉慈欣科幻小說的鐵粉,郭帆說他看過“大劉的每一本書”。而選擇《流浪星球》來做電影是因為他覺得這個故事有一個“很酷的形式感”——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另外一個他覺得這個故事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在去美國好萊塢學習后才意識到的。“(帶著地球逃亡)這個東西在美國人看來不光是酷,而且是很奇特的,它是真正屬于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內核——就是我們對土地、對家園的深厚情感,才會導致我們連逃離的時候都要帶著‘家’,”郭帆解釋道。“(那時)我突然意識到什么是‘中國科幻’……其他的東西,特效、剪輯、故事結構等,對我來說相當于是‘衣服’,而文化內核相當于是一個人的‘靈魂’。”

作為科幻片,特效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流浪地球》里,有3/4的特效是中國團隊做的。對此,郭帆表示,首要原因是“沒錢”。同時,對于海外團隊也不能迷信,因為當中的溝通成本會比較大。“這不是語言的問題,而是文化問題,有的(中國文化的)東西(外國人)不能理解。”

《流浪地球》目前已進行幾輪試映,整體口碑都不錯。因此,很多人將該片的上映,視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但郭帆卻對此持保留態度。“我覺得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確實是剛起步階段。但我一直不太贊同‘元年’這個說法……真正的確認應該是像現在的好萊塢一樣,我們每年都有若干部科幻片,一部又一部地出現,然后我們過了很多年后往回看,原來是從這個點開始的,那時候,這一年才能被稱為‘元年’”。

標簽: 流浪地球 中國科幻

上一篇:“舒克”夢可以實現了 開飛機像開汽車一樣簡單
下一篇:中央氣象臺成發布暴雪黃色+寒潮藍色預警!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