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植物沒有耳朵 卻能"聽見"聲音?真相在此

發布時間:2019-02-18 15:39:03 來源:科普中國網 責任編輯:caobo

最近,有這樣一條報道,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花朵們能“聽見”聲音。科學家們發現,海濱月見草能“聽”到蜜蜂的嗡嗡聲,然后產生更甜的花蜜來吸引昆蟲。

消息一出,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那么植物真能“聽”見聲音嗎?植物“聽”到聲音后,真的會做出相關的反應嗎?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聽覺是什么?怎樣才能算聽見?

我們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傳播并能被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我們人類的聽覺器官是我們的耳朵,當聲音通過空氣的傳播,經外耳、中耳和內耳的傳導系統,引起耳蝸內淋巴液和基底膜纖維的振動,并由此激起聽覺細胞的興奮,產生神經沖動,于是我們聽到了聲音,并能做出相關的反應。

不同的生物能聽到的振動頻率范圍都不同,比如,人類只能聽見在20Hz~20000Hz振動頻率的聲音,低于此振動頻率的次聲波和高于此振動頻率超聲波,人類的耳朵就聽不見了。

而蝙蝠或狗卻能聽到人類聽不見的聲音。只是無論如何,聽見聲音,產生聽覺,都需要耳朵這樣的聽覺器官。

沒有耳朵的植物如何“聽見”聲音呢?

其實,在我們中國,早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關于植物能“聽見”聲音的記錄。早在唐朝的時候,有個人叫段成式,他寫過一本博物雜書叫《酉陽雜俎》,書中提道了一種能夠聽歌曲而舞的虞美人草,“虞美人草,獨莖,三葉,人或近之,抵掌謳曲,葉動如舞,故又名舞草,出雅州。”

段成式筆下的出自西川雅州的虞美人草倒底是什么植物,今天已難已確定。不過,虞美人草和今天觀賞花卉虞美人雖然同名,它們卻不是一種植物,對著虞美人紅色的花朵再怎么唱歌,它也不會為你跳舞。也有人考證說,它可能是產于我國南方的舞草,舞草也叫跳舞草或風流草,據說對著它唱情歌,跳舞草葉基部有兩個側生線形小葉,就會如鐘表指針一樣回旋跳舞,尤其是當音樂的節拍和舞草的運動比較一致的時候,舞草的運動就更為明顯。

2014年,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的一項研究表明,當研究人員摸擬毛毛蟲咀嚼擬南芥葉子造成的聲音時,可以刺激擬南芥產生更多用于防御的化合物芥末油,于是擬南芥的口感就會變得很難吃,甚至擬南芥還能分辨風聲這種環境的聲音和毛毛蟲咀嚼葉子的聲音。

科學家還發現,利用超聲波處理某些植物的種子,能夠提高種子的發芽率,適度強度的聲波刺激也可以促進獼猴桃試管苗根系的生長發育。人們的確發現了很多現象,表明植物的確會對聲音產生出不同的反應,在這個基礎上,還產生了生物力學、植物聲學等邊緣科學,而利用植物聲頻控制技術實現農作物的增產也是近年來發展出的一項農業新技術。

植物真的有“聽覺”嗎?

聲音是一種環境物理刺激,盡管還沒有證實,但是一部份科學家認為,植物可以通過對細胞膜內壓力作出反應的蛋白質來感知聲波,并使植物產生相應的反應。于是,植物“聽見”了聲音,跳舞草“聽到”人類的情歌后會翩翩起舞,擬南芥“聽見”了毛毛蟲咀嚼聲后“拼命地”生產芥末油。聲音會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和代謝產生不同的影響,以及植物對不同聲音的環境刺激會做出不同的反應,這是否真的能夠稱為植物的“聽覺”呢?

不過,社會大眾總是更愿意去相信植物“聽見”了聲音、擁有了聽覺這種讓人感覺特別有趣炫酷的消息,卻少有人愿意去冷靜地思考這些打了引號的詞匯背后的科學意義了。人們習慣于將植物世界擬人化,植物盡管沒有人類一樣的聽覺器官、大腦、神經系統,不可能產生真正的聽覺。

但是,在千萬年的演化歷程中,植物也在不斷的演化中,不同的植物能夠不斷地對外界環境刺激做出不同反應,無論是光、溫度、還是各種物理刺激。甚至,能夠針對一些特定的聲音產生具體的植物生理反應,在這樣一個領域中,仍然有許多未解之迷,等待著科研人員去探索,也許有一天,科學家會對這種“聽覺”重新做出新的定義。

標簽: 植物沒有耳朵

上一篇:門捷列夫的化學元素周期表發表150周年
下一篇:NASA拍到新生恒星:呈明亮藍色 距地球約1000光年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