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Uber的未來愿景是機器人統治世界 能否盈利呢

發布時間:2019-05-05 16:28:51 來源:網易科技報道 責任編輯:caobo

據國外媒體報道,Uber即將于下周五上市。在講給投資者的故事中,Uber將未來的自己描繪成從食品配送到打車服務再到貨運服務無所不能。但首要問題在于Uber還沒能實現盈利。

在Uber的未來愿景中,大多數人不會再擁有汽車。短途乘客可以選擇電動自行車和小型摩托車,長途旅行者則可以叫車。自行打包外賣將成為一種歷史,取而代之的是送餐上門。車庫將被空置,停車場將被拆除,變成長滿青草的公園。

最終,機器人將統治世界。無人駕駛汽車將來回穿梭接送乘客,而無人機將負責運送貨物。自動駕駛卡車將取代傳統卡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而Uber無疑將成為這一切的中心。

但首要的問題是Uber能否盈利。

圖示:巴黎街頭,一名男子使用Uber的電動自行車出行。

隨著Uber定于下周五上市,這將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科技公司IPO之一。公司首席執行官達拉·科斯羅薩希(Dara Khosrowshahi)正試圖向華爾街推介自己的愿景,也就是Uber將成為所有交通運輸領域的主導力量。

這一愿景受到來自各方的激烈競爭,在最近幾個月尤甚,使得Uber在截至今年3月份的一年中虧損超過37億美元。這也是迄今為止美國創業公司創下的最大虧損。

在美國、印度以及墨西哥的外賣服務市場,擁有雄厚資金支持的初創公司正在通過用大幅折扣以超過Uber。一家資金雄厚的競爭對手已經對Uber在拉美的叫車業務發起了猛攻。在與競爭對手不斷進行價格戰之后,Uber一度強勁的營收增長趨于平緩,虧損也大幅增加。

而Uber對未來的暢想還遠未確定。其主要市場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但據一些人估計,超過70%的美國人口居住在農村或郊區,在這些地區擁有汽車往往會更便捷更便宜。叫車服務顛覆了當地的出租車行業,但它推動人們離開公共交通工具,加劇了主要城市的交通擁堵,讓更多人呼吁對其加強監管,限制業務增長。

圖示:Uber首席執行官達拉·科斯羅薩希(Dara Khosrowshahi)

每個人周圍都不會有源源不斷的司機,而完全自動駕駛汽車何時成為現實尚無定論。市場研究公司Sivak Applied Research的數據顯示,雖然許多年輕的城市工人習慣無車出行,但美國的汽車保有量又開始探底回升。

與此同時,競爭對手在不斷籌集大筆現金。包括優步最大股東軟銀等投資者也在加劇行業價格戰,這讓Uber難以盈利。

我們不會有可預測的盈利能力,”科斯羅沙希去年11月在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一次演講中說。“但我們會告訴股東,讓股東自己選擇。”

“如果他們想要一家可預期盈利的公司,那完全可以去投資一家銀行,”他聳聳肩補充道。“我們真正追求的是長期目標。”

知情人士表示,Uber高管私下表示,他們相信新一輪的價格戰遲早會緩和。科斯羅沙希一直在告訴投資者,核心業務是盈利的。他說,Uber去年在剔除不相關成本的情況下打車服務賺到了錢。即使公司的總營收沒有增長,打車和送餐的總量仍在健康增長。

外交官

2017年8月,科斯羅沙希被Uber聘用為新的首席執行官,為Uber上市做好準備。

他的前任、Uber聯合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以強硬方式顛覆了整個行業。卡蘭尼克想要拆分他目之所及的出租車,并在此過程中摧毀大量同業競爭對手。除此之外,他還制定了更大的擴張目標——打入中國市場,打入食品配送市場,打入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同時還打造了一種金錢至上的精神標桿。作為一位非常成功的籌款人,到2016年年中卡蘭尼克通過股票和債券為Uber籌集了愈140億美元,遠遠超過任何一家美國初創企業。

快速擴張和殘酷競爭為公司帶來的是一種混亂文化。2017年,Uber卷入了包括性騷擾和歧視在內的一系列丑聞,Alphabet還聲稱Uber竊取了其自動駕駛商業秘密,Uber也承認通過軟件逃避當地監管。

最終董事會罷免了卡蘭尼克,由時任在線旅游預訂公司Expedia首席執行官的科斯羅沙希取而代之。卡蘭尼克目前仍是公司最大的股東之一,持有該公司近9%的股份。外界普遍認為,科斯羅沙希是一位有能力的經營者,能夠穩住麻煩不斷的公司。

這位德黑蘭出生的布朗大學畢業生在Uber發展中扮演了外交官的角色。他重塑了公司的文化價值觀,要求“我們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他表現出對監管機構的尊重,后者一度被Uber所蔑視。

科斯羅沙希很快敦促手下不要像在卡蘭尼克時期那樣對競爭過于關注。

據幾名前雇員稱,在此前每周舉行的專注于擊敗競爭對手的全體員工大會上,科斯羅沙希軟化了語氣,并去除了會上顯示市場份額微小波動的圖表。他經常告誡員工,說競爭會持續下去,現在公司的焦點將是長期博弈。

科斯羅沙希試圖結束Uber所占市場份額較小地區的激烈價格戰。在東南亞,Uber一度和競爭對手Grab爭奪曼谷、新加坡和胡志明市等區域的市場份額,科斯羅沙希同意出售叫車業務,以獲得Grab公司27.5%的股份。

后來,他開始為收購中東地區的Careem而談判,最終在今年早些時候達成了這筆交易。他縮減規模并放棄其他代價高昂的努力,自動駕駛卡車和汽車租賃部門都被公司裁掉。

總的來說,Uber的做法顯得更為慎重。一位前經理稱,在科斯羅沙希的領導下,公司給人的感覺是“為了IPO而優化”,而不再是為了“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

Expedia創始人、前首席執行官里奇·巴頓(Rich Barton)表示,“”他以富有經驗的運營眼光把Uber引入上市的軌道。”巴頓曾與科斯羅沙希短暫共事,隨后擔任了Uber投資者標桿資本的合伙人。

交通領域的亞馬遜

與此同時,科斯羅沙希也為Uber在叫車之外拓展更多服務做好了準備。

知情人士表示,他拒絕了公司內部要求出售Uber自動駕駛部門的提議。Uber的自動駕駛部門每年的開支高達數億美元。2018年初,Uber旗下的一輛自動駕駛汽車撞上一名行人導致其死亡,隨后該公司暫停了道路測試。在科斯羅沙希德努力下,自動駕駛汽車得以重新上路,最近還與軟銀等投資者集團達成了一筆10億美元的交易。

科斯羅沙希還大力推動共享電動自行車和滑板車的發展,并擴大了貨運中介業務。該業務與乘客出行或用餐雖然沒有明顯的協同效應,但增長迅速。

與此同時,卡蘭尼克領導時創立的Uber外賣業務也在迅速發展。科斯羅沙希要求增加相關預算,以便在全球范圍內繼續擴張。外賣業務開始成為公司的耀眼明星,以至于許多高管開始認為,它最終可能會超過叫車服務,成為該公司的主要業務。

看起來盈利完全是可以實現的。隨著乘車總量和營收的增長,每季度虧損都在逐步收縮。2018年第一季度Uber運營虧損為4.78億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8.18億美元,但這其中不包括基于股票的薪酬、自動駕駛技術研究和一些管理開支。

為了給Uber的IPO講一個好故事,科斯羅沙希開始把公司打造成提供各種交通工具的一站式商店。他把Uber比作亞馬遜,這種說法在硅谷很常見。

圖示:騎著摩托車的Uber Eats外賣員

但這兩家公司之間有一些明顯的差異。迄今為止Uber籌集的資本更多,有近200億美元的股權和債務,預計在IPO中將再籌集到90億美元。相比之下,2004年亞馬遜在成立10年的時候還不到30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盈利能力的差異。當亞馬遜成立10年的時候,它已經是第二年實現盈利,凈利潤達到為5.88億美元,并開始持續盈利,直到2012年出現小幅虧損。但在2019年前三個月,Uber至少虧損了10億美元。

十年過去了,一些觀察人士對Uber主營業務是否合理仍持懷疑態度。

圖示:Uber所改裝的自動駕駛汽車

“Uber的問題是他們賺不到錢,”紐約大學企業金融學教授阿斯瓦特·達莫達蘭(Aswath Damodaran)說。“沒有人在叫車服務上賺錢,所以這不只是公司特有的問題。這種商業模式行不通。”

進展放緩

到去年年中,隨著資金充裕的競爭對手打入市場,科斯羅沙希領導Uber所取得的一些進展開始瓦解。

Uber的一些投資者表示,除了資本,進入相關市場幾乎沒有什么門檻。優步和競爭對手的應用程序相似,都可以通過獎勵或者打折優惠吸引司機和乘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Uber投資者軟銀的資金不僅流向Uber,也流向了許多競爭對手。在孫正義得領導下,軟銀及其千億美元的愿景基金在全球叫車和外賣市場占據了巨大份額,其投資的公司有時會相互競爭。

圖示:Uber Freight卡車

這種影響在拉丁美洲尤為突出。拉丁美洲是Uber業務的一顆明珠,當地的競爭對手很少,利潤率很高。去年,滴滴出行從軟銀和其他投資者那里籌集了40多億美元后,突然打入該市場。Uber的前高管表示,優步已經在中國市場向滴滴讓步。在滴滴的鼎盛時期,優步每周虧損逾8000萬美元。2016年,優步將其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出售給滴滴,換取了后者的大量股份。

滴滴出行的前員工表示,如今憑借軟銀的新投資,滴滴開始在被認為利潤最高的市場與Uber展開競爭。它將大量資金投入巴西以搶占市場份額,然后在墨西哥開辟了業務。在瓜達拉哈拉等城市,滴滴發布了大量招聘司機的廣告,是其正常收入的兩到三倍。除此之外,滴滴還向乘客推出了價值25美元的折扣優惠。

優步以提供更多折扣進行回應,以更少營收和更多虧損的損失為代價,重新從滴滴手中奪回了部分市場份額。

結果拉丁美洲從Uber增長最快的地區變成了增長最慢的地區。2018年,公司營收同比增長率從前年的215%陡降至22%。

去年年底,當Lyft和Uber都在同一天提交了IPO申請后,美國市場的競爭也隨之升溫。Lyft向乘客提供大量折扣,迫使Uber也不得不這么做。然而,Lyft上市后股價較3月份的IPO價格已經下跌逾10%,這促使優步收斂了IPO的野心。

在外賣市場的競爭中,一度被認為搖搖欲墜的DoorDash在2018年3月至8月期間籌集了近8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軟銀。

得到投資后,DoorDash開始用營銷人員和外賣員沖擊美國郊區,很快就有更多餐廳加入了其應用。市場研究公司Edison Trends的數據顯示,在美國外賣市場,Uber Eats此前位居第二,僅次于GrubHub。隨著DoorDash在2019年初成為領先者,Uber外賣服務的市場份額跌至第三位。

圖示:新德里的一名外賣員通過外賣應用接單送餐

面對DoorDash的崛起,Uber高管們退縮了。知情人士說,科斯羅沙希在上任之初曾考慮過收購DoorDash,但并未付諸行動。當時投資者對這家公司的估值不到15億美元,結果DoorDash的最新估值約為70億美元。

Uber在印度市場也面臨著類似的壓力。據PitchBook的數據,Swiggy和Zomato兩家初創公司總共籌集了17億美元資金,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出打折活動,摩托車司機們還在車上掛著印有他們標志的外賣箱。Zomato推出了一項名為“12月不做飯”的促銷活動,當月為消費者提供高達50%的折扣。今年1月份,該公司再次推出這一促銷活動。

一位前雇員表示,隨著印度市場競爭的加劇,Uber外賣的營銷人員被告知,他們可以視情調低Uber從多數交易中獲得的30%傭金,有時甚至可以低至5%,這使得Uber的盈利前景更為渺茫。

Uber與餐廳合作伙伴麥當勞在美國市場的獨家協議并不能帶來太多利潤。知情人士說,Uber每筆訂單只收取15%至16%的傭金,而在2018年重新談判前,這一比例接近20%。Uber表示,它將為一些大型連鎖餐廳打折作為獲取新客戶的方式。

到去年年底,Uber的財務狀況明顯轉陰。第四季度,來自叫車服務的營收為22.8億美元,略高于六個月前的水平。經過調整后,Uber Eats當季營收下降14%至1.65億美元。原本積極的內部財務指標再次轉向。

今年第一季度Uber仍在大幅虧損。與一年前相比,Uber的運營虧損增加了一倍多,達到10億美元以上,其調整后的總營收幾乎連續三個季度持平,這讓一些仍持有股權激勵的前Uber員工普遍感到焦慮。

雖然激烈競爭讓Uber受挫,但多名投資者和前高管表示,他們期望競爭很快會消散。這些知情人士說,憑借90億美元的上市融資,Uber有能力捍衛自己的市場份額而并嚇跑競爭對手。

平靜的未來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周二,拉丁美洲市場傳來了一些對Uber不利的消息。軟銀當時向競爭對手Rappi注資最多10億美元。(辰辰)

標簽:

上一篇:營收大頭iPhone表現不佳 第二財季較去年138.22億美元減少16%
下一篇: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放話:家人子女不會接班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