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立核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和其他國內外科研機構一起,開發(fā)出借助硅納米粒子進行光學診斷癌癥的新方法。相關研究結果發(fā)表在《先進光學材料》雜志上。
從診斷和治療腫瘤疾病的角度來說,納米粒子作用獨特。如果用類似聚乙二醇的某種聚合物來遮蓋納米粒子,它們能在血流中自由循環(huán),并依靠血管中的“小孔”在腫瘤中聚集起來。可依靠光學反應和熒光放射來發(fā)現(xiàn)機體組織中的納米粒子。這有助于“曝光”腫瘤集聚的區(qū)域。
對硅納米粒子進行光或超聲輻射,對與局部過熱(發(fā)燒)和破壞癌細胞有關的治療有很好的效果,但在生物組織內,難以從光學上顯示出最佳尺寸的硅納米粒子,因為它們沒有熒光的能力。
該學院研究人員安德烈·卡巴申稱,研究團隊找到了對生物組織中的大型硅納米粒子“目測”問題的解決方案。因為,這種納米粒子在光學刺激下,可能具有強勁的非線性反應。該方法具有極高的光學分辨率,有助于復原硅納米粒子在細胞和組織中分布的3D影像。
(本欄目稿件來源: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 整編:本報記者董映璧)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wǎng) - 科普類網(wǎng)站
聯(lián)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wǎng)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wǎng)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jīng)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