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中國科大研制出新型仿生納米纖維復合材料

發布時間:2022-04-07 11:49:40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首次提出了非連續布利岡結構的設想,并發展了一種程序化組裝納米纖維的方法,成功地創制出一種新型的輕質高強仿生非連續布利岡結構納米復合材料,實現了非連續纖維橋連和布利岡構造誘導裂紋偏轉的協同增韌。該成果對于研制高性能結構材料提供了新的組裝方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物質》上。

布利岡(Bouligand)結構由單向納米纖維片層螺旋堆疊構成,在骨、魚鱗、龍蝦殼等多種生物材料中廣泛存在,是一種典型的纖維增強結構,直接決定這些生物材料的卓越力學性能。然而,蘊藏在自然布利岡結構中的智慧仍未得到充分開發和運用,已實現的仿生布利岡結構與自然布利岡結構相比,無論在結構層級還是結構精度方面都相差甚遠。

研究人員基于所開發的有序組裝納米纖維基元的程序化裝置,以環境友好的硬硅鈣石納米纖維和海藻酸鈉為原料,通過螺旋組裝硬硅鈣石納米纖維于海藻酸鈉基體中,并結合溶膠-凝膠-薄膜轉變過程,成功制備了非連續布利岡結構納米復合材料。實驗表明,該材料展現了卓越的力學性能,優于許多如魚鱗片、層狀骨、蟹螯等天然布利岡結構材料以及仿生布利岡結構類似物和部分工程纖維復合材料。進一步通過斷口微結構分析與理論模擬,發現所研制的材料表現出裂紋偏轉和纖維橋連增韌機制。

這項研究所研制的仿生納米復合材料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如作為高損傷容忍性能的骨修復材料等,對于今后開發新型納米纖維復合材料,提升傳統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

標簽: 中國科大 仿生納米纖維復合材料 生物材料 骨修復材料

上一篇:科學家首次發現橢圓魷魚會改變身體的顏色 以免受掠食者攻擊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