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今日熱搜:中國林科院亞林所開展鳥類保護科普宣教活動

發布時間:2023-04-20 17:39:44 來源:中國科普網 責任編輯:caobo


(資料圖)

邵學新 科普時報記者 胡利娟

伴隨候鳥遷飛,全國各省陸續開展2023年“愛鳥周”活動。4月19日,記者從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簡稱亞林所)獲悉,為積極開展鳥類保護科普宣教活動,亞林所近年來以濕地知識講座、圖片展、科研工作公眾參與等各種形式,開展科普宣教活動30余次,制作并發放宣傳冊500余份。

“保護候鳥遷徙通道,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亞林所依托國家林草局杭州灣濕地生態站的長期定位觀測與研究,每年都為杭州灣國家濕地公園編制生態監測報告。在今年4月1日對外發布的《2022年杭州灣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監測報告》顯示,2022年度杭州灣記錄到水鳥102種,數量超過32萬只。

卷羽鵜鶘。朱小紅 攝

亞林所濕地生態研究團隊焦盛武博士告訴記者,報告中不僅包括6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還首次記錄到20只越冬的卷羽鵜鶘,創紀錄地發現30只越冬的東方白鸛。觀測數據有力說明了杭州灣濕地對于水鳥的遷徙和停歇具有重要的意義。

同時,亞林所研究團隊還開展鳥類停歇和遷徙生態學等研究,科技支撐濱海濕地生態修復。并依托中國林科院亞林所承擔的林業公益行業專項、省院合作重大等項目,持續開展杭州灣濕地水鳥調查以及疫源疫病監測,獲取遷徙水鳥在杭州灣濕地的遷徙節律、種群數量及棲息生境特征;開展水鳥食物資源和棲息地利用、水鳥傳輸下的養分循環、灘涂微塑料埋藏等生態學方面的研究;在杭州灣國家濕地公園建立鸻鷸類高潮停歇地生境營造示范區,為2022年啟動的杭州灣濕地生態修復一期工程編制了實施方案。尤其是在卷羽鵜鶘、黑臉琵鷺等珍稀瀕危水鳥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開展了卷羽鵜鶘東亞種群的保護和研究工作,舉辦了首屆卷羽鵜鶘東亞種群保護國際研討會,組建了中國卷羽鵜鶘保護網絡。

卷羽鵜鶘遷徙路線。焦盛武 攝

另外,還積極參與中國沿海水鳥同步調查、黃渤海水鳥同步調查、浙江省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等各種工作,為國家和地方的生態戰略需求提供基礎數據。

今后,亞林所還將在開展科學研究的同時,服務于國家、地方以及自然保護地管理部門的濕地保護,更好地助力濱海濕地生態修復及區域生態文明建設。

標簽: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