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世界熱訊:科學素質與科學普及議題入選“國際科技會議議題設置指南”

發布時間:2023-05-26 15:52:19 來源:中國科普網 責任編輯:caobo

科普時報記者 毛夢囡

氣候變化、腦機接口、地球科學、科研誠信……在5月2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協對今年發布的《中國科協2023年度國際科技會議議題設置指南》有關情況進行了解讀。其中,“科學素質與科學普及”議題入選,重點關注公眾科學素質建設、科學教育、科學普及、科學傳播、科普信息化、科技館、科普基礎設施等方向。


(資料圖)

新聞發布會現場。活動主辦方供圖

國際科技會議是我國重要的學術交流與科技合作平臺,是增進國際科技界開放、信任、合作的有效渠道,是推動開放科學、促進知識共享、構建標準規則的重要載體,也是提升我國科技界國際影響力、展示我國科技領域成就的主場。國際科技會議議題是引導全球科技工作者聚焦全球重點科技問題展開有效交流合作的關鍵,是國際科技會議成功舉辦的基礎。

近年來,我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誕生出一批以香山科學會議等為代表的高水平學術會議。但是,由于議題設置主要依靠專家建議、主觀性較強,目前已舉辦的國際科技會議在議題設置的前沿引領性和新穎性上參差不齊,部分議題對于引領科技創新發展方向、助力科研攻關的推動性不強,對于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圍繞科技難題與關鍵問題在國際科技會議平臺上開展國際科技交流的思考與熱情貢獻有效。

2023年3月,在中國科協國際合作與對外聯絡專委會指導下,中國科學院大學國家前沿科技融合創新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聯合編制完成了《中國科協2023年度國際科技會議議題設置指南》,圍繞國際上科技創新前沿關切、空白領域展開統一引導,有效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國際科技交流。

據悉,《2023年度國際科技會議議題設置指南》共設置有四類55項國際科技會議議題,涵蓋了前沿交叉科技、“雙碳”科技、先進能源、關鍵農業科技、重要信息科技以及科技倫理治理等相關領域,體現了國際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沿方向。

第一類面向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重點關注科技議題,聚焦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包括:應對氣候變化的變革性綠色低碳技術、大氣污染防治實時監測科技、支持可持續發展的觀測系統、賦能智慧城市的新興技術、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型電力系統、綠色農業前沿科技、保障糧食系統安全的關鍵科技、海洋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水環境保護與生態重建、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系統核算等11項重要議題。

第二類聚焦新發展格局下的新領域新賽道重點關注科技議題,圍繞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展開,包括:先進核能關鍵技術,氫能多元化應用技術,大規模儲能關鍵技術,新冠病毒下一代疫苗與藥物,未來種子與生物育種、智慧育種,腦機接口技術和類腦科技,數字賦能的生物科技與生物經濟,生物識別與人體增強技術,植物免疫調控與動物疫病防控技術,人工智能算法與算力,量子信息技術與量子網絡,元宇宙和Web3技術,生成式人工智能,先進機床技術與智能化,智能制造技術與現代產業體系,先進機器人技術,通用航空裝備與無人機,深空探測技術,深地探測與地球監測,深海探測,先進材料前沿科技,智能化學與化學數字化,仿生工程前沿科技,新藥創制前沿科技,人工合成前沿科技,新能源汽車與綠色交通等26項重要議題。

第三類知識生產與理解科學的重點熱點議題,聚焦“知識生產”“未來科技計劃”等話題,包括:數學前沿、物理學前沿、化學研究前沿、生命科學前沿、地球科學前沿、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前沿、歷史遺產與科技文明、科學素質與科學普及、工程學前沿等9項重要議題。

第四類全球科技治理領域的重點熱點議題,包括:新興科技的倫理治理、機器學習與人類價值觀、科技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開放科學、科研之信、科研誠信、科技法學、技術經濟與創新管理、工程教育和國際互認等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9項重要議題。

標簽:

上一篇:八旬院士為孩子上“科普一課”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