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在新技術浪潮中講好故事 環球快看

發布時間:2023-06-10 08:37:36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高考作文題折射教育新趨勢

6月7日,高考如約而至。每年的高考作文題,因其能夠折射出教育改革的趨勢,反映培養順應時代發展的人才需要而備受關注。


(資料圖片)

思考技術和人的關系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體現了鮮明的新技術特征,也考查學生對當下生活的敏感度和思辨性。例如,北京卷微作文中有一個題目是針對“班級是否要創建自己的公眾號”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全國甲卷針對“人們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闡發聯想與思考。

包括微信公眾號在內的新的技術傳播手段的變化,已經給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和深刻的影響,一方面抹平了舊的信息傳播鴻溝,另一方面制造信息“繭房”。這與人類過去學習所需要的靜態的、長時間的專注截然不同。

過大的壓力、不能集中注意力、抑郁、焦慮、失眠 ……當今廣泛而嚴重的學習問題,并不是因為意志薄弱或者專注度不夠,而是因為今天能夠吸引注意力的產品數量之龐大、種類之繁多、效力之強勁前所未有。經過數百萬年進化的大腦,無法與現代的技術系統相協調。因此,自控力、清醒力、反思力,成為比任何時代都更為重要的學習能力。

高考作文不僅是一次水平考試,更是考查學生的人生態度,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不被紛紛擾擾的世事所迷惑所擾亂,如何讓技術為我所用而成為時間的主人?

上海卷的作文題,提出一個問題: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僅僅是因為好奇心嗎? 要求考生談談個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實際上這是考查考生發展的眼光。高考之后離開熟悉的校園,要靠什么來驅動自己不斷前進?這是對未來持續發展的思考,不僅僅是靠好奇心的驅動,還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無懼挫折的能力……面對新浪潮的挑戰,不是憑著一腔孤勇,而是要為之進行全身心的準備。

講好個人和時代的故事

新技術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更加個性化的學習工具,有利于更好地講好自己的故事。

高考改革的目的是希望考生能選擇自己最擅長的科目,各取所長,充分發揚個性、挖掘潛力。比如說,新課標Ⅱ卷的作文閱讀材料是:安靜一下不被打擾。這種想法,在當代青少年中也不鮮見。其實,對獨處尊重就是對個性化的尊重,獨處是放松、沉淀、成長,但同時,獨處跟協作是一體兩面,滋養自己,才能夠更好與他人合作。在全國乙卷寫作材料: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體現的是在尊重個性的同時協助他人、施予善意,實現千姿百態、滿園春色的發展局面。

高考只是對過去學習的檢測,未來要書寫的是人生答卷。天津卷通過對聯“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鼓勵年輕人勇于面對時代的使命與挑戰,走出校園,到社會大學里去學習,向他人學習。

北京卷大作文有兩個題目可以選擇,一個是“續航”,一個是“亮相”。新課標Ⅰ卷讓學生談談什么是好的故事。這3個題目是有內在聯系的。從心理學上講,如何講述一個人的故事,就是認識自己的過程;如何講述一個國家、民族的故事,就是繼承和發展的過程。需要的不只是一種講述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講述呈現出來的精神面貌和對未來的規劃。每一次的亮相都是個人故事的片段展現,一個一個精彩的瞬間組成持續航行的人生。而講好自己的故事與講好團隊的故事、民族的故事,是不可截然分開的,都是在時代發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群體的位置。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句話是中國傳統文人對歷史使命感的一種集中概括。在一個發展迅猛、瞬息萬變的時代里,能夠順應潮流、清醒地認識自己,活出精彩的自己,講述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書寫時代的最強音,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為時而著”。

(作者系科普作家、金牌閱讀推廣人)

標簽:

上一篇:如此“植物人” 世界微頭條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