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由東京大學牽頭的國際研究小組利用“昴”天文望遠鏡的超廣角主焦點照相機(HSC),制作并分析了宇宙暗物質的三維空間分布圖,這也是迄今最深(過去宇宙)的暗物質廣域天域地圖。
研究小組成功觀測了數百萬萬個星系形狀的引力透鏡效應,精確測定了表示星系等宇宙結構形成程度的物理量。他們將觀測結果與歐洲空間局(ESA)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觀測衛星“普朗克”及其他宇宙觀測結果組合,成功獲得了暗能量的性質等見解。
HSC測定的結果與美國暗能量調查(DES)項目和歐洲千平方度巡天(Kilo-Degree Survey)項目的引力透鏡觀測結果相一致,但這些引力透鏡的觀測結果與“普朗克”衛星預言的宇宙模型比較,存在不一致之處。這到底是統計上的誤差,還是現在標準宇宙模型不完善,利用HSC觀測數據將可以解決該疑問。本次成果是通過HSC觀測開始揭示暗物質、暗能量精密宇宙論的第一步。
暗物質無法利用光線看到。但正如愛因斯坦相對論預言的一樣,宇宙引力可使遠方星系發出的光線扭曲,即引力透鏡現象。遠方星系發出的光線經過90億年長途跋涉,到達“昴”望遠鏡。通過觀測遠方宇宙的光,可以了解宇宙結構的形成,接近引起宇宙膨脹的暗能量之謎。暗能量的最單純模式是宇宙常數,基于宇宙常數的宇宙模型,與包括HSC結果在內的所有宇宙觀測沒有矛盾。
研究小組發現的引力透鏡效果非常微小,但仍可測定星系形狀,通過對數百萬個星系形狀的測定,復原了宇宙物質(主要為暗物質)的三維分布。通過對暗物質分布的詳細分析,可調查宇宙數十億年來是如何形成的。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