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一顆大爆炸后第二代恒星“現身” 年齡135億歲

發布時間:2018-11-08 15:06:20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5日報道,美國天文學家已經找到了宇宙中最古老恒星之一,其幾乎全由大爆炸噴射出的物質組成。新發現開辟了觀測更古老恒星的可能性。

一顆大爆炸后第二代恒星“現身” 年齡135億歲 有助研究第一批恒星

新恒星名為“2MASS J18082002–5104378 B”,是一個雙恒星系統的一部分。圖片來源:美國每日科學網站

這顆恒星名為“2MASS J18082002-5104378 B”,約135億歲。這顆恒星不同尋常,因為與金屬含量極低的其他恒星不同,它是銀河系“薄盤”的一部分,太陽也身處銀河系“薄盤”內。研究結果發表于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

論文主要作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物理和天文學助理教授凱文·施勞夫說:“這顆星可能是上千萬顆恒星中的一顆,它能告訴我們有關第一代恒星的重要信息。科學家或許可在它出沒的地方,發現更多極低質量且極低金屬含量的恒星,甚至可能發現宇宙間的第一代恒星。”

大爆炸之后的第一代恒星完全由氫、氦和少量鋰元素組成,那些恒星隨后在其核中產生比氦更重的元素,并在它們作為超新星爆炸時將這些元素灑遍整個宇宙。下一代恒星由與這些金屬結合在一起的物質云組成。隨著恒星不斷誕生和死亡,宇宙中恒星的金屬含量(金屬性)也隨之增加。

這顆恒星是一個雙恒星系統的一部分。此前,另一組天文學家發現了其中更明亮的主恒星,現在,該團隊發現了這顆微弱的“次級”恒星。研究團隊通過研究其光的高分辨率光譜來測量其主要成分,包括碳、氧、氫、鐵等元素。

新發現恒星極低的金屬性表明,在宇宙家族樹中,它前面可能只有一代恒星。事實上,它是擁有最小重元素含量恒星新紀錄的保持者,其重元素含量與水星大致相同。相比之下,太陽是數千代恒星,重元素含量相當于14個木星。

天文學家迄今已發現了約30顆質量與太陽相當的古老的“超貧金屬”恒星,但新發現恒星的質量僅為太陽質量的14%。

施勞夫曼說:“如果我們的推論是正確的,那么,只擁有大爆炸產生物質的恒星都只能是低質量恒星,即使我們尚未在銀河系中發現這樣的物體,它仍然可以存在。”

標簽: 大爆炸 第二代恒星

上一篇:南極科考,遠洋運輸 無人船時代“啟航”
下一篇:如何選購、使用不銹鋼制品?想要用得健康有竅門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