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銀行因自身電子合同數據管理不善,導致關鍵日志數據缺失,在追討客戶欠債訴訟至法院后,由于缺乏有效的電子數據作為證據提交遭遇困境,很可能因此得不到法院支持而輸了官司。
幸運的是,經過司法鑒定專家高水平的“復盤”鑒定,為銀行出具了專業嚴謹的鑒定意見書,在正式開庭中得到法院采信,成為銀行方勝訴的關鍵證據。
“此舉不僅維護了銀行的合法權益,還為后續類似案件的證據準備確立了實際標準。”國家信息中心電子數據司法鑒定中心常務副主任王笑強近日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重要法律憑證電子化
帶來諸多新類型風險
今年是王笑強從事電子數據司法鑒定工作的第14個年頭,多年的工作經驗讓他深知電子數據作為證據使用的關鍵作用。
王笑強介紹說,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不斷推進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電子數據在訴訟活動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種新型證據種類已經成為互聯網空間里當之無愧的“證據之王”。但我國金融信息化起步較晚,目前大中型金融機構的信息化建設依然處于中等水平,小型機構則處于建設的高峰期。
“金融行業信息化導致大量業務數據由紙質憑證轉化為電子數據,尤其是合同、票據等重要法律憑證的電子化,給業務運行帶來諸多新類型風險。業務運行出現問題產生糾紛后,往往由于沒有有效的電子數據作為證據提交,而導致銀行等公共服務機構在應對司法訴訟時處于不利地位,每年因此而付出的賠償金額巨大,損失嚴重。”王笑強說。
上述那個典型案例便是王笑強親手經辦的。王笑強分析發現這是一起在金融借貸場景下產生的糾紛后,指導銀行如何在電子化業務數據不完整的情況下進行司法應對,進而提醒廣大金融企業,一定要注重保存好電子證據。
近兩個月調研驗證實驗
擬定科學可行鑒定方案
2018年9月,幾名某國有商業銀行的員工匆匆走進王笑強的辦公室尋求幫助。
原來,這家商業銀行自2017年開始推廣一項面向公民個人的信用卡消費貸款業務,建設電子合同簽約系統,這一系統對接信貸系統,為貸款人提供在線貸款簽約服務,同時建立了完整的電子化業務運營系統。
可是進入到2018年后,隨著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出現部分貸款無法償還的問題,銀行方打算啟動訴訟程序,起訴其中200名不償還貸款的自然人,共涉及貸款金額1500萬元。
王笑強告訴記者,此案涉及這家商業銀行總部的多個基礎信息系統,包括渠道整合、統一認證、網貸平臺、影像備份系統等,這些系統均為銀行自行建設和運行維護,使用了專業的數字證書解決方案。
原本應該是個比較簡單的鑒定,可誰承想,后面出現的問題讓王笑強也感到頭疼。
依據電子簽名法的相關要求進行初步審查后,王笑強發現,由于銀行內部管理問題,可以證明合同真實有效未被篡改的合同簽署及簽名驗簽的關鍵日志數據均已丟失,無法直接復核。
“結果很有可能是,即便銀行有實際簽署的電子合同,卻因為無法證明合同的真實有效,而不得不承擔損失。”王笑強苦笑了一下說,銀行方發現這一問題后才急著找到國家信息中心電子數據司法鑒定中心,委托中心對不償還貸款的數百名自然人簽署的電子合同的有效性進行鑒定。
接到委托后,王笑強和同事同委托方進行了深入細致的交流,找到多個系統的負責部門相關人員進行了全業務流程的探討。
“我們嘗試從數字證書的提供、使用、簽名及簽名文件的保存過程著手,梳理流程及代碼實現細節,尋找原始的合同簽署及簽名驗簽的關鍵日志數據,但發現無論是銀行方還是數字證書的提供方均無相應的原始數據。”王笑強告訴記者,面對無法直接證明的困境,鑒定人員只好將調研范圍擴大到業務全過程,從最初的一個系統模塊擴大到五六個系統進行研究。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兩個月的現場調研、系統功能驗證及動態實驗,整合對照各系統中留存的碎片數據,王笑強等人通過相互印證關系還原了電子合同簽署及數字簽名驗簽過程,進而有針對性地擬定了一套科學可行的鑒定方案。
根據鑒定方案,王笑強和同事又多次上門對業務系統平臺進行數據取樣和整合分析,核實驗證系統平臺功能、業務流程及細節算法等,最終出具了鑒定意見書。
正是這份專業嚴謹的鑒定意見書,成為銀行方勝訴的關鍵證據,為銀行挽回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缺乏上位法和技術規范
電子合同需防三大問題
王笑強告訴記者,近幾年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迅猛,越來越多的合同數據電子化,但在既缺乏上位法指導、又缺乏實施技術規范要求的前提下,如何通過電子數據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已經成為所有參與方共同面對的問題。
“產生糾紛時,合同本身的法律效力是否得到認可,合同履行的相關證據是否完整,這些問題在司法審判活動中都十分關鍵。”王笑強說。
王永強提醒廣大金融企業,在電子合同簽訂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以下三大問題:信息系統的合法性,即信息系統的功能實現技術方式方法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及行業規定;電子數據的真實性,即電子合同產生的過程數據及結果數據要留存,包括身份驗證信息、流程日志文件、電子合同的結果及相應的簽名信息等;電子數據的完整性,即所有留存的電子數據要有技術手段及管理機制保證其不會丟失或被更改。
王笑強認為,充分做到以上幾點,基本上可以保證,出現糾紛時,企業的電子數據可以通過司法鑒定成為有效證據。同時,司法鑒定機構在此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作用,通過司法咨詢、事前的信息系統法律風險評估、事中的保全鑒證存證、事后的司法鑒定等方式,為證據鏈構建提供有力支持。
標簽: 法制日報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