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超級巨頭屈臣氏要“賣身”?騰訊阿里瘋搶!

發布時間:2019-05-26 10:13:30 來源:金融智庫 責任編輯:caobo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套現30億!淡馬錫出售屈臣氏股份

又一個超級巨頭要賣身?

3月20日,據彭博社消息,新加坡投資公司淡馬錫,尋求以30億美元出售屈臣氏10%股份,而阿里和騰訊兩大巨頭,有可能會參與競購。

消息的幾個主角——阿里、騰訊、淡馬錫、屈臣氏都三緘其口,不予置評。

其實,早在今年1月份,香港經濟日報就報道過,淡馬錫正在考慮出售全部或者部分的屈臣氏集團持股,當時淡馬錫就咨詢顧問,如何處理這些股權。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讓我們來算一筆賬。

早在2014年,淡馬錫以440億港元(約376億元),拿下屈臣氏24.95%股權。如果按照30億美元出手10%股權為基準,那么淡馬錫25%股權將獲得75億美元(約503億元)。

也就是說,5年不到,淡馬錫凈賺127億元,平均每年都有25.4億進賬,這波操作賺大了!

到底是中國人的后代,做生意很厲害!

那么,屈臣氏到底值不值這么多錢呢?

屈臣氏值不值300億美元?

曾幾何時,屈臣氏也是一方霸主!

屈臣氏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創建于1828年,是長江和記旗下的以保健和美容為主的品牌。

自成立以來,屈臣氏一路開掛,成為李嘉誠商業帝國的中流砥柱。

從1989年,第一家屈臣氏在北京開張,到現在,屈臣氏在內地438個城市,已擁有超過3200家店鋪、超過6400萬會員,是中國目前最大的保健和美容產品零售連鎖店。

一路狂奔之后,屈臣氏開始遭遇“中年危機”。

2013年,屈臣氏中國的業績增長放緩,然后一路向下,2015年出現負增長,2016年營收下降高達3.82%。

在互聯網時代,90后、00后甚至80后用戶追求個性、時尚潮牌,由被動變為主動選擇,但是屈臣氏還是老一套,為追求最大化利潤,大量采購廉價的國產產品,再加上電商行業的崛起,屈臣氏顯得out了!

為扭轉業績下滑的狀況,李嘉誠把屈臣氏中國CEO擼了,馬來西亞人高宏達走馬上任,屈臣氏開始創新之路,改變過去只看利潤的做法,轉而以消費者為核心。

先是改變自身形象,讓自己顯得高大上。

屈臣氏砍掉部分看起來有點low的國產品牌,降低自有品牌占比,引入大量時尚潮牌。

接著,屈臣氏布局線上,

推出萵筍APP,同時進駐天貓、京東等線上平臺,并聯合俏毛APP,推出線上預約、門店化妝服務。

最后,利用黑科技提升購物體驗。

去年10月,長和集團與美圖聯手,為屈臣氏引入AI“美圖魔鏡”,推出虛擬試妝服務,提升用戶體驗。

今年3月8日,屈臣氏與歐萊雅旗下科技公司ModiFace合作,推出美顏相機,為用戶提供多達300款美妝產品,并提供4小時送貨上門服務。

經過一番折騰,2018年上半年,屈臣氏中國區營收,終于開始恢復增長。

業績回暖,加上屈臣氏本身“塊頭”巨大——全球門店超過12000家,會員超過1.3億,所以淡馬錫出售10%股權,標價30億美元,并不算虛高。

而且,目前國內電商增速放緩、新零售成為主流,能拿到屈臣氏這樣優質的線下資源,對國內互聯網巨頭來說,意義重大。

騰訊與屈臣氏的“緣分”

早在2018年,屈臣氏集團、永輝超市和騰訊就組團“打怪”,創建合營公司“百佳永輝”。

合營公司將整合屈臣氏旗下百佳超市、永輝超市在廣東的商超業務,騰訊將為新公司提供“數字化工具箱”中的技術和能力。

基于合作的先例,屈臣氏和騰訊對彼此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這次如果淡馬錫出售屈臣氏股份,財大氣粗的騰訊極有可能再次出手。

首先,自提出“智慧零售”以來,騰訊就四處招兵買馬,通過“數字化工具箱”中的小程序、微信支付等,為合作伙伴賦能,幫助他們成功進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比如京東、永輝、沃爾瑪、家樂福等。

其次,騰訊向來以“賦能者”自居,參股收購之后,基本不參與經營,被收購企業管理層可以繼續主導企業經營,所以很愿意跟騰訊合作。

再者,屈臣氏和騰訊也需要對方。

在向新零售轉變的過程中,屈臣氏需要騰訊這樣的企業,作為戰略合作伙伴。騰訊在供應鏈、支付、小程序方面,對屈臣氏都有巨大加成。

而與阿里爭奪線下支付接口的騰訊,則需要屈臣氏這樣網點多,并且涉及海外業務的零售連鎖企業,來擴張自己的“勢力范圍”。

阿里的新零售帝國

有新零售的地方,怎么少的了阿里!

自馬云喊出新零售口號之后,兩三年時間里,阿里已經在零售行業呼風喚雨。

2015年開始,阿里已經拿下蘇寧、三江購物、銀泰集團、高鑫零售、居然之家等眾多零售業巨頭。

除了揮舞金元大棒、大肆買買買之外,阿里還親自下場,布局便利店。

2017年,天貓小店、淘咖啡無人店等網紅店相繼開業,風靡一時,賺足眼球。

前不久,阿里與百聯集團聯手,斥資10億打造便利店品牌——逸刻。

作為阿里親自孵化的品牌,逸刻營業面積達到200平以上,除了常規商品,還有咖啡、熱飲、熱食、快餐、關東煮和烘焙產品,當然還少不了阿里的各種黑科技,人臉識別、精細掃描、無感支付等。

可以說,阿里對新零售投入很大,志在必得。

目前來看,生鮮方面,阿里擁有易果生鮮、盒馬鮮生,在零售百貨方面,有聯華超市、歐尚、銀泰等,電商平臺則有淘寶、天貓、咸魚等,外賣有口碑、餓了么,家居生活有居然之家、生活美學館等,物流方面,有菜鳥,綜合零售則有蘇寧。

而在化妝品、日用品等方面,則缺少一個線下平臺。如果阿里能將屈臣氏納入麾下,正好能補上這一短板。

所以,如果淡馬錫出售屈臣氏股份,不差錢的阿里也極有可能接盤。

總結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當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對你說。

大潤發創始人離職時說:我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在這個優勝劣汰的時代,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

上個世紀,屈臣氏一帆風順,賺得盆滿缽滿,但是在新零售時代到來之際,屈臣氏守著以前的打法,一度面臨“中年危機”。

如果不是主動求變,恐怕又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任何時候,都要跟著時代走,如果因循守舊,不知變通,遲早要被歷史的車輪碾碎,一點渣子都不留!

標簽: 騰訊阿里 屈臣氏

上一篇:工信部曝違規app “強制捆綁推廣”最常見
下一篇:曾經最貴、最顯身價的自助餐金錢豹倒閉了?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