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兒童睡眠不足已成為常態:越睡越晚,越起越早,睡眠時間越來越少;睡眠困擾較多,入睡困難、張口呼吸等問題相對突出;其中中學生的問題最為嚴重。
日前,艾瑞咨詢發布了《青少年睡眠質量調研報告》顯示,與青少年兒童睡眠時長高度相關的因素依次是:孩子作業時長,晚餐(夜宵)時間,家長輔導作業時的情緒,家長睡眠質量,家長電子產品使用程度,孩子電子娛樂時長以及孩子睡前活動。
青少年兒童 睡眠不足身心影響大
報告顯示,根據《2019年微信年度數據報告》大數據挖掘結果顯示,00后青少年兒童愛消費甜品、飲料,夜貓子居多,晚睡早起情況比較嚴重。
而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諸多亞健康情況,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兒科的研究結果表明,兒童持續睡眠時間不足的影響,可能主要表現為情緒、活動的改變、注意力時間過短和神經系統認知障礙,如注意力不集中等。
睡眠問題的上升在青少年青春期后期最為明顯,青春期的睡眠和晝夜節律變化會增加情緒、行為、認知、社交和身體健康領域的風險。
學習節奏快
孩子越睡越晚越起越早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小學生八成在22點前入睡,六成在6-7點起床,中學生則睡得更晚、起得更早,近七成在22點后入睡,45.7%在5-6點起床。
可見隨著學習階段的上升,青少年兒童生活與學習的節奏越來越快,他們的睡眠呈現出越睡越晚、越起越早、睡眠時間越來越少的特點。
青少年兒童主要的睡前困擾是入睡困難和關燈后玩手機電腦,且中學生相比小學生有加重趨勢;睡眠中的困擾為張口呼吸、常做噩夢和打鼾,其中張口呼吸和打鼾問題更嚴重。睡醒后的困擾主要為再入睡困難。
睡眠時間隨年齡增加逐漸減少,睡眠質量逐漸變差,亞健康問題逐漸增多,各種困擾睡眠的癥狀有更加嚴重的趨勢。
孩子睡眠少
學習效果有明顯的下降
本次調研以班成績排名作為簡單衡量學習效果的指標,發現隨著孩子睡眠的減少,學習效果有明顯的下降趨勢。
綜合睡眠時長和成績排名的交叉分析以及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來看,不同睡眠時長的青少年兒童,其班級成績排名在統計學意義上差異顯著:在睡眠時長充足的青少年兒童中,獲得更好成績排名的占比更高:反之,隨著睡眠時長的下降,青少年兒童的成績排名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綜合睡眠時長和起床精神面貌的交叉分析、以及差異顯著性檢驗結果來看,充足的睡眠時間能夠保證充沛的精力,睡眠充足的青少年兒童更不容易發生起床困難、感到疲憊的情況。
由于青少年兒童晚睡、睡眠少的群體較大,睡得越少,疲憊感越強烈,大量青少年兒童有起床困難的情況出現,中學生情況更加嚴重。
孩子睡眠不足
不自信和依賴性高
綜合來看,隨著睡眠時長的減少,青少年兒童經常出現身體疾病的比例會顯著增加,其中中學生表現得更為嚴重;睡眠時長還會影響青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態,睡眠時長越短,不良認知情緒反應出現比例更高。此外,顯著的差異性檢驗結果可以表明,青少年兒童睡眠不足和出現心身疾病的關聯密切。
青少年兒童處于性格培養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性格的形成取決于先天遺傳和后天環境復雜交互作用下的影響。從本次調研結果來看,不同睡眠時長的孩子表現出明顯的性格發展差異,睡眠充足的孩子擁有更強的開放社交和獨立思考傾向;而在睡眠不足的孩子中,不自信和高依賴感性格的占比相對更多。
顯著的差異性檢驗結果或可表明,睡眠不足和“不自信”“高依賴感”的性格,易伴隨出現。
長時電子娛樂
會嚴重干擾孩子睡眠
學習是青少年兒童目前最核心的任務,然而過長的作業時間必然會擠壓睡眠的時間。
相關性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青少年作業時長是與睡眠時長相關性最高的因素,隨著作業時長的上升,睡眠時長顯著下滑:小學生作業時長以1小時為基準,每增加1小時作業,會損失0.29小時左右的睡眠;中學生作業時間以2小時為基準,每增加1小時作業,會損失0.36小時左右的睡眠。
研究表明,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發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產生,加強覺醒狀態,易導致睡眠紊亂;同時,過度游戲的刺激會使神經系統保持興奮,影響正常入睡。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青少年兒童的睡眠時長會隨電子娛樂時間的加長而顯著下滑,其中不進行電子娛樂的孩子,其睡眠時長顯著長于喜歡電子娛樂的孩子。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家長的睡眠習慣對孩子有著極強的示范性,所以為了改善孩子的睡眠,家長應該努力成為孩子的睡眠好榜樣。所以,在家里,家長需要克制自己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同時,在作業互動中,家長耐心能夠創造良好的溝通互動、溫馨的親子關系,間接給孩子帶來好的睡眠。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楊野 實習生 黎盛榮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