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了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專注,所以選擇服用增強認知功能的藥物,圖片:Frederick Florin/AFP/Getty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一目十行,舉一反三,考試黨們尤其如此。但怎樣才能讓自己變得如此聰明呢?有些人靠鍛煉變得耳聰目明、有些人則吃魚油或核桃來補充歐米茄-3脂肪酸。當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連動畫片哆啦A夢里的“記憶面包”也有可能出現。
哆啦A夢借給大雄的“記憶面包”
而現階段,有很多人開始通過藥物提高智力。在歐美國家,學生黨、軍人、貨車司機等需要大量消耗精力的人群開始將一種“聰明藥”視為“救命藥丸”。這“聰明藥”究竟為何物,直教無數歐美朋友趨之若鶩?
“聰明藥”究竟是什么?
“聰明藥”學名叫藥理認知增強藥物PCE(下文簡稱聰明藥),它能幫助人們提高記憶力和專注力。
一項在今年6月刊登于國際藥物政策雜志的調查報告揭露了“聰明藥”在全球范圍內的使用情況。此項調查的藥物種類包括:用于治療注意缺陷及多動障礙(ADHD)的處方藥阿得拉(Adderall)和利他林(Ritalin),治療睡眠障礙的莫達非尼(modafinil)以及像可卡因這樣的非法興奮劑。
調查發現,2015年和2017年分別有79640人和29758人參與調查。“聰明藥”的使用量在15個國家均有所增長。
美國使用“聰明藥”的比例最高:2017年,近3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當年至少吃過一次“聰明藥”,比2015年高出10%。歐洲比例也不低,“聰明藥”使用量的增長率居全球第一:從2015年的5%漲到2017年的16%。英國更是從5%增長到23%。
2008年,一項《自然》雜志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五分之一的受訪者曾用藥物來提高專注力和記憶力。
圖片來源:L。 J。 Maieret al。 Int。 J。 Drug Policy58, 104–112 (2018)
“聰明藥”大量使用的背后
主導這項研究的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心理學家拉麗莎·梅爾(Larissa Maier)表示,PCE藥物的使用情況受文化因素、注意缺陷和多動障礙(ADHD)人群數量以及獲取途徑等因素影響。
在美國,PCE類藥物可以合法獲取。此外,注意力缺陷和多動障礙的患病率較高,而醫生對此類癥狀傾向于藥物治療。
英國劍橋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巴巴拉·薩哈伊恩(Barbara Sahakian)也提到:“服用“聰明藥”的人數實在驚人,如今身體健康的人們也開始大量服用增強認知藥物,這也引起了學者的擔憂。”
英國米爾頓凱恩斯開放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史蒂文·羅斯(Steven Rose)說:“人們不僅自己服用PCE藥物,還向身邊的人做推薦。特別是在期中和期末考試前后,很多人甚至向同學“現身說法”,宣稱服藥能夠有效提高成績。”
這些受訪者中,幾乎半數人說他們是通過朋友獲得的藥物,10%人群從藥販子那里購買或網購,6%來自家人,只有4%的人表示是醫生開的處方藥。
在中國,此類藥品屬于第一類精神藥品,醫院對它的管理嚴格。但也不乏望子成龍、成鳳的家長想方設法為孩子求得這一劑“聰明藥”。但是聰明的成本竟如此之低嗎?
服用“聰明藥”的做法聰明嗎?
“聰明藥”是否真正可以讓人變聰明尚無定論。數據顯示一部分人在特定情況下使用某種藥物可以幫助集中注意力,例如有些外科醫師會在給病人做手術時使用莫達非尼(modafinil)。
但是多數調查結果顯示,此類藥物使用成效甚微。其實莫達非尼對大腦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而且對健康人群的藥物影響缺乏安全性和長期性的跟蹤觀察。因此,許多專家仍不建議健康人服用莫達非尼。
而青少年的神經系統還處在發育階段,如果通過藥物提高神經作用會對神經系統的發育形成抑制作用,使用這類藥物其實是得不償失的。
不論記憶面包,還是“聰明藥”,都只是拐杖,用久了。當拐杖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當有一天失去了它,也就意味著喪失獨立行走的能力。所以,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哦”!
標簽: 提高記憶力的藥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