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美國學者研究報告:美元流通性危機要為全球經濟放緩負主要責任

發布時間:2019-10-31 11:11:09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caobo

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面對經濟不確定性和融資市場震蕩,美聯儲在今年內采取了包括“擴表”和降息在內的一系列行動。然而日前,有美國學者發布研究報告,批評美聯儲的決策過于滯后,并指出,美元的流通性危機要為全球經濟放緩負主要責任。

美國經濟學家萊西·亨特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美聯儲始于2017年的“縮表”計劃降低了全球美元流動性,成功提振了美元走勢,卻也導致全球市場出現流動性緊縮狀況。美元是全球最主要的流通貨幣,當美元遭遇流通性危機之際,國際貿易的交易結算自然會受到一定影響。數據顯示,全球貿易額在過去一年里下降速度明顯,這不僅表明通脹低迷,還間接導致全球經濟下行。

盡管美聯儲在今年10月決定“擴表”,以向市場提供必要的流動性,但是流動性緊縮的狀況或不會立刻結束。報告指出,美聯儲的反應實在太慢了。這使得原本就無法對經濟產生立竿見影效果的貨幣政策的作用進一步“大打折扣”。

亨特認為,如果美聯儲能在今年早些時候就根據市場情況盡早采取行動,或許就能夠避免出現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的現象。而等到收益率曲線倒掛之后,降息才姍姍來遲,經濟大局已經無法被扭轉了。他認為,如果美聯儲在政策方面沒有過度克制,幾個月前的債市危機或許就不會出現。亨特在報告中指出,“美聯儲總是表現得很猶豫,等到經濟指標大幅惡化后才肯采取行動。但這時候,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反應太慢的美聯儲和多國愈發嚴重的債務危機,都為全球經濟放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標簽:

上一篇:世界卒中日 為何許多年紀輕的人會“中風”?
下一篇:秋冬換季慢性呼吸疾病頻發 醫學專家:避免接觸過敏原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