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突破!醫生運用3D打印技術成功切除骶骨脊索瘤

發布時間:2021-07-09 10:33:09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我感覺現在情況很好,痛感消失,功能正常,終于能睡個安穩覺了!”7月6日,術后第3天的熊先生笑著對查房的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骨科副主任劉明永及其醫療團隊說道。因為碗口大的骶骨脊索瘤侵蝕了骶2椎體以下的所有骨頭及周圍部分軟組織,因腫瘤的侵蝕和壓迫,67歲的熊先生長期飽受著疼痛、大小便功能障礙的困擾與折磨,不過要切除腫瘤卻面臨著手術出血多、難度大、風險高的問題,在3D打印技術幫助下,熊先生3公斤重的骶骨脊索瘤被成功切除。

脊索瘤是隱匿性極強的低度惡性骨腫瘤

據了解,脊索瘤是一種較罕見的低度惡性骨腫瘤,發病率約為0.08/10萬,占原發惡性骨腫瘤的1%-4%,好發于骶尾部,也是骶骨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如果任由腫瘤發展,它將會繼續生長侵犯更多的盆腔組織,甚至廣泛轉移。

劉明永介紹,因為骶骨脊索瘤起病隱匿,患者首發癥狀除疼痛外,多為消化系統及泌尿系統功能的改變,使得腫瘤早期不易發覺、癥狀不典型。通常發現時,已生長至較大體積,加之骶骨腫瘤部位深、四周解剖關系復雜,易與直腸、膀胱及大血管粘連,骶骨前方交會的靜脈叢,使得手術出血多、難度大、風險高。當前,骶骨脊索瘤的首選治療方法仍為手術切除,但隨著新的輔助治療的研究和應用,其預后將逐漸得到改善。

熊先生患病已有十年,依靠針灸放血及口服大量止痛藥物緩解癥狀,但效果均不理想,近些年來,隨著腫瘤逐漸增大,患者癥狀也越發加重,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5月上旬,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大坪醫院求診。劉明永在門診進行詳盡的病史詢問、查體及一系列相關檢查,根據發病部位及影像學特點,判斷其為骶骨脊索瘤的可能性較大,建議患者住院手術治療。

運用3D打印技術成功切除腫瘤

據悉,骶骨腫瘤的切除因其血供極為豐富,術中出血多。此外,因為位置關系,在切除腫瘤時,即便再小心也難免會損毀部分骶神經,導致患者出現嚴重大小便功能障礙。

熊先生腫瘤體積巨大,已經壓迫到前方的直腸和膀胱,巨大的瘤體極易與前方腸道及周圍組織已形成嚴重的粘連,術中發生腸破裂概率極高。

盡管術前已充分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患者及家屬也同意以犧牲大小便功能為代價切除腫瘤,但手術團隊決定,一定要以最小代價讓患者獲得最大收益。

骨科主任劉鵬、副主任趙建華及劉明永隨即組織全院MDT會診,并多次在科內組織病例討論,制定各種詳盡的手術方式,指定腸道切除+直腸造瘺、皮瓣移植術等多個手術備選方案。同時運用3D打印技術,根據術前患者影像學數據進行了1:0.7縮放的實體3D打印骶骨模型,幫助術者更為清晰的了解和掌握腫瘤界限及侵犯程度。

為減少術中出血,術前一天由放射科進行腫瘤供血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第2天,在骨科專家組指導下,主刀醫生劉明永、主治醫師劉佰易決定迎難而上。

“一定要仔細,在盡可能減少出血的基礎上做到完整切除,全力保留骶神經,保留患者大小便功能。”劉明永在手術臺上不斷提醒大家。終于,經過5個小時的緊張而有序的手術,重約3kg、直徑約15cm的腫瘤被完整切除,患者骶2、3神經根被完整保留下來,患者在術中僅出血800毫升。

術后7天復查,原骶骨脊索瘤被完整切除,直腸和膀胱壓迫被完整解除。術后病理檢查證實了術前脊索瘤的判斷。(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通訊員 王瓊 朱廣平)

標簽: 3D打印 骶骨脊索瘤 腫瘤 患者

上一篇:“2021世界5G大會”將舉辦 將呈現5G全產業鏈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
下一篇:手機高刷新率成新的軍備賽道 60Hz安卓手機市場份額已跌至42.5%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