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長軌道周期極致密X射線雙星取得新進展 軌道周期小于1小時

發布時間:2021-09-23 10:59:45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獲悉,該臺王博研究員等人提出了形成極致密X射線雙星的中子星+氦星模型,解釋了長軌道周期極致密X射線雙星的形成,并為觀測區分這類天體的起源通道提供了新方法。相關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極致密X射線雙星是一類低質量X射線雙星,兩顆子星的軌道距離非常近,其軌道周期小于1小時。在此系統中,通常為一顆中子星的致密天體,通過洛希瓣從其貧氫伴星吸積物質,在物質的吸積過程中釋放引力能產生X射線輻射。

“極致密X射線雙星是研究雙星演化中一些極端物理過程的重要天體,并且對多信使天文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王博研究員說,這類天體既可以產生X射線等電磁輻射,同時也是銀河系中重要的低頻引力波源。作為雙星演化晚期的重要階段,極致密X射線雙星可以產生毫秒脈沖雙星,并且可以提供雙星演化過程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此外,極致密X射線雙星中的致密天體可以作為研究大質量恒星演化的探針,也是檢驗極端強引力條件下廣義相對論的理想實驗室。

王博等人提出的該模型中,由于雙星軌道距離近,引力波輻射強,由引力波輻射提取雙星軌道角動量使雙星距離拉近,從而使氦星充滿洛希瓣,進行物質交流。該模型解釋了長軌道周期極致密X射線雙星如何形成的難題,并為觀測上區分這類天體的起源通道提供了一種方法,即在質量轉移率與軌道周期平面上來區別不同的形成通道。

由中子星+氦星模型產生的極致密X射線雙星將演化為毫秒脈沖雙星,若存在掩食現象則為伴星質量較小的一類黑寡婦星,最終將形成孤立毫秒脈沖星。近年來,隨著FAST等大型射電望遠鏡投入和使用,發現了越來越多伴星質量較小的黑寡婦星,這些毫秒脈沖雙星的發現是對中子星+氦星模型的支持。審稿人對研究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此領域的首次研究,將提高人們對這些重要系統的理解,并作出非常寶貴的貢獻。(記者趙漢斌 通訊員陳艷)

標簽: 長軌道周期 極致密X射線雙星 軌道周期 致密天體

上一篇:儲備池計算速度將提高到100萬倍 解決“最難”計算問題
下一篇:科學家首次實現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網絡 為未來通信網絡提供技術支撐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