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北冰洋的海冰區在快速縮小,目前的面積還不到20世紀80年代的一半。格陵蘭島以北和加拿大海岸的100萬平方公里地區被稱為“最后的冰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地球的未來》雜志上發表論文稱,北冰洋“最后的冰區”或將在2100年消失。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思考北冰洋海冰的命運。2009年左右,研究人員首次圍繞“最后的冰區”達成一致——夏季冰層可能會在這里“站最后一班崗”,即認為這里可能是海冰持續時間最長的地區,也是未來或許能夠看到冰的唯一地方。
回顧其歷史,研究人員表示,北冰洋的大部分表面都結冰,據預測,即使氣候變化,北冰洋冬季仍然會結冰。但在夏季,海冰會發生融化,出現開闊的水域。這將有助于風和洋流將浮冰帶到很遠的地方,例如從北大西洋帶到挪威的格陵蘭島和加拿大的島嶼。不斷涌入的冰可以在這一地區形成高達10米的冰層和高壓脊。它很可能會持續十多年,并將帶來豐富的海洋生態系統。這里硅藻繁盛,有許多海豹和北極熊。
然而,科學家們預測,到本世紀中葉,這種生態系統將慢慢消失。樂觀的看法認為,如果碳排放在2050年之前減少,一些夏季海冰可能會無限期存在,但厚厚的北極冰將成為歷史,只存在一米厚的“最后的冰區”。悲觀的看法是,如果排放量繼續上升,到2100年,夏季海冰與依賴其生存的生物很可能一起消失。
研究人員預測,如果一年四季海冰均消失,整個依賴海冰的生態系統將崩潰。
研究論文合著者、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研究所的資深研究科學家羅伯特·牛頓說,如果世界在21世紀能夠在遏制大氣中的碳方面取得足夠的進展,“最后的冰區”可能會重現生機。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要保護“最后的冰區”,就需要在整個北極地區形成其他海洋保護區。因為北冰洋及其海岸擁有數十億美元的石油儲量和鎳、銅等礦藏,隨著夏季水域的開放,挖掘、鉆探和開辟運輸走廊的壓力將越來越大,這很可能會將污染帶到“最后的冰區”,溢出的石油和工農業污染物現在已被確定為潛在危害。(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張佳欣)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