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供圖
日前,網絡及朋友圈傳得沸沸揚揚,說中國科學家發現了過午不食對健康的諸多好處。過午不食真的有好處嗎?晚餐究竟要不要吃?
在討論過午不食之前,先要簡單科普一下“限時禁食”的概念,再說說新研究到底發現了什么。
所謂限時進食,就是限制一天當中吃東西的時間在某個范圍里,不是什么時候想吃就吃。一天24小時,大部分人會有10―12小時不吃東西,比如從晚上8點到早上6點,就是10小時;晚上7點到早上7點,就是12小時。這段時間會“禁食”,或者叫“空腹”。
如果能限制在10小時之內,就算是“限時禁食”了。已經有不少研究發現,和想吃就吃相比,把吃東西的時間窗口控制得更嚴,比如只有6―8小時,甚至只有4小時,可能對減肥降脂更有好處。
一方面,縮短進食時間窗口之后,人就很難吃過量了。胃的排空時間是4―6小時,如果集中在6―8小時之內吃三餐,胃還沒有排空就來了下一餐飯,絕大多數人不可能食欲那么旺盛。如果只吃兩餐呢?總量也不太可能比正常的三餐更多。另一方面,如果在8小時之內要吃三餐飯,哪兒還會有胃口同時吃零食呢?其他時間就算想吃,也不允許吃任何東西了,不就只好放棄吃零食的念想了么?再說,禁食期間不能吃東西,就需要消耗體內的脂肪和蛋白質。對原本過胖的人來說,人瘦了,血脂血壓血糖都容易降下來。
但是,除了睡覺8小時之外,還有16小時的時間。到底是幾點到幾點進食呢?很多人都覺得,6―8小時還要吃三餐飯,太麻煩了,工作時間也沒法吃飯。那么,如果要省掉一頓飯的話,是省去早餐,還是省去晚餐呢?這就涉及到用餐的時間窗口問題了。
此前已經有研究者探討了這個問題。他們把進食的時間分成“早段進食”和“中晚段進食”兩種類型。“早段進食”通常是在上午和下午上半段,比如6點到14點,7點到15點,8點到16點這種模式。“中晚段進食”則是從中午開始一直到晚上,比如11點到19點,12點到20點,13點到21點這種模式。此前的初步結論是,早段進食更有利于減肥,也有利改善代謝指標。
以往的相關研究主要是用超重肥胖者做的,而這次中國研究者是用不肥胖的健康人做的。同時,研究中測量的指標也比較多。除了體成分(脂肪含量和無脂組織含量)的變化,代謝指標的變化,炎癥指標的變化,腸道菌群的變化,還有代謝通路和相關基因的檢測。注意,體成分這個概念比體重更有意義。體重減了,也許是減脂肪,也許是減肌肉。所以要測量體成分。到底脂肪率和無脂組織(肌肉和骨骼)發生了什么變化。
在這個實驗中,“早段進食”的進餐窗口是早上6點到下午3點之間,而“中晚段進食”的進餐窗口是上午11點到晚上8點之間。自己可以確定具體時間,但一天中只有8小時可以吃東西。實驗持續時間是5周。
研究結論和以前的相關研究基本一致:和不限制進食時間相比,早段進食的模式,更有利于減脂、提高胰島素敏感度、降低炎癥反應。中晚段進食也有一定效果,但效果明顯不如早段進食。
以前我也建議過,想減肥,又不便控制飲食內容的人,可以考慮限時進食的方式。它比較好操作,也沒有明顯的風險,比“辟谷一周”之類的做法安全很多。
不過話又說回來,無論什么時候吃,都必須注意營養平衡。不能因為省略一餐,讓身體蛋白質供應不足,食材太單調,或者蔬菜太少等等。同時,這個方式并非人人適合,如需要增重的人就不適合,還有胃腸疾病患者要慎用,肝腎疾病患者要慎用,營養不良者和孕婦乳母都不適用。
最后要提醒的是,該研究發現,到夜里11點的時候,早段進食模式的受試者血液中饑餓素水平更高。所以,還是我曾經多次提醒過的話:如果你想舍棄晚餐的話,一定要配合早睡早起的生活模式。
(作者系中國營養學會理事、中國農業大學營養健康系副教授)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