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張靚麗的“名片”,高鐵在中國制造企業“走出去”擔當了重要角色。作為世界高鐵產業的“后起之秀”,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極大地提高了中國高鐵的國際競爭力。那么,高鐵背后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高鐵藏著哪些科技的力量呢?“科技民生系列叢書”之《中國高鐵——速度背后的科技力量》很好地回答了這些問題。
目前,中國“四橫四縱”高鐵網已經提前建成運營,“八橫八縱”高鐵網正在不斷延展。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高鐵已連片成網,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板塊亦實現高鐵互聯互通,不僅極大方便了旅客出行,而且打開了廣大人民群眾美好旅行生活的新空間。科技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科技民生系列叢書”選題本著“尊重民意、改善民生、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的主線,把人們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作為主體,中國高鐵便是其中之一。
《中國高鐵——速度背后的科技力量》是科技民生報告叢書中的一冊,該書定位于高端科普讀本,以全面深刻的筆調,豐富的科技知識,生動活潑的語言,向公眾全景推介了中國高鐵蘊含的科技力量,較好地把握了科學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該書以百年京張鐵路為切入點,以我國第一條智能化高速鐵路——京張鐵路為開端,具有特殊的意義。2019年既是京張鐵路全線通車110周年,也是世界第一條智能化高速鐵路全線正式通車。新舊兩條京張鐵路線在青龍橋站實現了跨越百年的“握手”,這里也是萬里長城與京張鐵路線的交會點。迤邐險峻的八達嶺長城與青龍橋車站,見證了100多年間的歷史變遷,代表中國制造最高水平的智能京張鐵路再次與長城相遇,揚我中華精神,振我民族士氣。
該書還系統地闡述了高鐵綜合技術優勢,全面解讀了中國高鐵為什么好、為什么行?特別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邁出了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它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功能,推動中國智能鐵路技術標準和全產業鏈實現整體走出去,全方位改變了世界鐵路業的面貌。這是中國的驕傲。
用科學、通俗、生動的語言回應公眾關心的高鐵熱點問題,揭示高鐵技術原理,滿足公眾對高鐵的探索需求,引導公眾對高鐵有更加科學、理性、全面的認知,是《中國高鐵——速度背后的科技力量》一書創作的初衷,也是貼近民生的高新技術成果科普化的一個有益嘗試。
(作者系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科技社團研究所副所長)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