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金貓:貓科中的“變色龍”

發布時間:2022-12-20 08:54:55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提起貓科動物,給人的第一感覺是高冷、可愛又好看。但在我國還分布著一種外形與普通貓十分接近,而性情卻兇猛的貓,這就是近日在陜西漢中勉縣蔥灘國家濕地公園轄區內,發現不同顏色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金貓。


【資料圖】

此次從紅外相機中發現的三種色型金貓,不僅有金色型、花斑型,還有罕見的黑色型,這為研究金貓在秦嶺南部的分布及生存狀況,提供了具有極高價值的監測數據,也標志著轄區內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有效保護。

貓中“活雷達”,性情頗似虎豹

金貓,隸屬于貓科、金貓屬,主要分布于我國南部、東南亞、蘇門答臘島和南亞東部。據我國2022年調查,且有影像證據仍有金貓分布的地區有5個,包括西藏東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部和南部、甘肅南部和陜西南部。其中西藏東南部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金貓的種群數量還比較多。

金貓最理想的棲息環境是較密的山地叢林,或是多巖石的地帶。雖然多是活動于中低海拔林區,但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也有它們活動的身影。這說明金貓雖是熱帶亞熱帶動物,但又具有相當的耐寒性,因為其毛皮較厚,并有底絨。

在貓科中,金貓的體型屬于中等,約是普通家貓的兩倍大,而又略小于云豹。通常體長66—105厘米,體重8—16千克,尾長40—58厘米,為體長的一半或三分之一。

與大多數貓科動物一樣,金貓喜歡單獨活動,偏晝行性,以晨昏活動較多,善于攀爬,但多在地面行動。它的聽覺非常靈敏,可以收聽到周圍微小的聲音,是貓類中外耳活動最為靈活的一種,仿佛是“活雷達”。

金貓的另一特性是性情兇猛,頗似虎豹。它們的食物僅為肉類,靠捕食鼠、兔、鳥和小鹿為主,有時也盜吃家禽,襲擊羊、牛等。在廣西民間,曾有金貓跳上虎背咬斷虎脖頸的傳說。

其實,金貓的相貌也頗似虎豹,尤其是面相更為相似,因而在我國民間有“黃虎”“黃豹”“烏云豹”“紅椿豹”等稱呼,泰國等地民間則稱之為“火虎”。

自我保護,體毛復雜多樣

在貓科動物中,毛色復雜而多樣的非金貓莫屬,其毛色包括亮紅色、深紅色(肉桂色)、棕色、灰色、黑色等多種純色型,以及豹紋型和網紋型兩種花斑色型。由于體毛多變,有幾個別名就是因此而得。例如,花斑色型的稱“花金貓”,烏黑色型的為“烏云豹”,棕紅色型的稱“紅椿豹”,暗棕黃色為主的則是“貍豹”,其他色型的統稱“芝麻豹”。

金貓各色型雖然差異明顯,但也有共同之處。如面部斑紋基本一致,耳的背面均為黑色,基部周圍灰黑色混雜,還有除少數純黑色個體之外,其他各色型的尾尖均為白色等。

金貓亞種的劃分是不是以色型為標準呢?研究者早期是以此為標準,而近年來,經過更深入的調查研究,尤其是大范圍地利用自動相機調查發現,各種色型可在同一地域分布,就連母子的色型也并非完全一致。這在遺傳學規律上還有待于研究。

不過,總體來看,色型與棲息地環境有關。比如,在低海拔熱帶森林中,記錄的黑色型和深紅色型等深色型個體較多,原因是其體色更易于在昏暗的林下隱藏。而在高海拔疏林和灌叢中,則是花斑色型的個體較多,這可能是因其斑駁的體色,更適于茂密的灌草叢和陽光斑駁的林下環境,有益于自我保護。

性格敏感,繁殖期易引發“家暴”

金貓在繁殖期,可能由于性格敏感的原因,極易引發暴力行為。

在野外,雌雄雙方若是未能達到最佳狀態,一般是直接避免相見,即使相遇,也有足夠的空間逃跑躲避。

在動物園中,情況就變得更為復雜,因為雌雄合籠時機的把握,只能靠人為判斷,若時機掌握稍有偏差,就很可能引發“家暴”,甚至發展成命案,一般是雄性將雌性咬死,但也有大體型雌性咬死雄性的。

因此,金貓在動物園中極難繁殖,雖然已探索了一個世紀,但取得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試圖建立穩定的金貓人工群的設想基本落空。目前,世界上有金貓的動物園在逐漸減少,剩余的已屈指可數。

標簽: 貓科動物 自我保護 在動物園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